 
            
        10月29日,城厢区高中化学“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我校开展。本次活动旨在加强校际间互动交流,增强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吸引了来自城厢区全体高中的化学教师、教研员等,共赴一场化学教育的思维盛宴。
同课异构探原子奥秘,证据推理筑思维模型
莆田第五中学郭冰青老师执教的《以史为鉴,建构原子模型—原子结构 同位素》一课,围绕“原子结构模型随实验证据迭代”的逻辑展开,学生利用橡皮泥自主搭建原子结构模型,以“实验现象→证据分析→模型修正”为闭环,让学生亲历模型的建立和修正,体会科学认知的连续性与发展性。以问题链驱动,以层层递进的疑问引导学生质疑、验证、完善模型,在“思辨证据”中修模型。

莆田第十二中学林尾女老师执教的《证据推理视觉下原子结构的认知》一课以“重水为何比普通水重”为实验情境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重氢原子与普通氢原子的结构差异。帮助学生领会科学家探究原子结构的一般方法——围绕原有模型与技术条件,引导学生参与科学质疑与论证活动,助力学生从宏微结合视角把握原子结构模型提出的论证逻辑,初步形成模型建构的认知方式。

研思共生:聚焦素养落地,共话教学优化
课后研讨环节,参会教师围绕“如何让‘证据推理’不止于‘找证据’”、“模型建构如何从‘模仿’走向‘创新’”展开热议。
沈奕彤教研员点评指出,两节堂课的共性亮点在于将‘原子结构’这一静态知识,转化为‘证据驱动模型更新’的动态思维过程,真正让学生理解“科学模型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证据的合理假设”。郭冰青老师以“模型建构”为主线,林尾女以“证据”为锚点,用差异化教学设计打造了两节兼具思维深度与探究趣味的化学课堂。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教师对核心素养教学的深度思考,更搭建了“理念共享、方法互鉴”的教研平台。

撰稿:郭冰青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学校信箱:ptwzbgs@163.com 校长办公室电话:0594-6730991
学校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棠霞街215号 邮政编码:351100
版权所有 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学 闽ICP备0500700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