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学三研“课堂实践,共话大概念教学探索 ——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余文森教授专家团队开展第十七次“样本校”建设指导工作
浏览次数:    时间:2024-10-18 09:37:50

进一步推进“示范性高中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课堂实践探索,促进学校创造性实践新课标,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新课标实施路径、方法与经验,打造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一定的影响力的新课标推进样本学校,2024年10月17日上午,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专家团队余文森教授、刘洪祥博士莅临我校,开展莆田市“新课标下高质量发展样本校”第十七场指导活动。林建明副校长以及学校高质量教育体系实践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共同参加了指导活动。

图片1.png

本次活动持续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三学三研”模式如何与课堂更好地融合。

汇报展示

第一节课是林赛君老师开设的《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整节课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作为学习的驱动,激发学生自学自研的欲望,通过问题串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在互学互研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通过表格、知识框架等形式归纳知识,建构概念,又在同伴交流中不断修正知识体系,在互学互研中达成对概念的深入学习。本节课将自学自研、互学互研和深学深研是交融在一起的,通过自学自研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在互学互研和深学深研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再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生物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实现对知识的深学深研,既发展了学生的生命观念,促进了学生科学思维的提升,也很好的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图片2.png

第二节课是黄群山老师开设的《湖泊》专题高三一轮复习课课程分为“自主学习”“课堂导学”两个模块,基于学生已有的课程基础,通过课前导学模块引导学生知识回顾与梳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入各类型湖泊景观,以自主探究与合作讨论方式推测湖泊的形成过程,培养逻辑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接着依托案例情境,设计问题链,紧扣核心素养目标,思维碰撞中不断提炼主题、纠正偏差,引领学科素养的进阶思考,构建了一节以大概念、大观念为主题的地理大单元教学课例,整个课堂教学富有活力与创造力,教学评一致性过程得到充分体现。

图片3.png

交流研讨

展示课后,两位授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等详细阐述了教学设想,并进行了自评和反思。老师们秉持开放、共进精神,积极交流听课心得。

图片4.png

图片5.png

图片6.png

专家指导

两位专家认真倾听了两节展示课,并给予了切实的指导。

刘洪祥博士指出课堂教学要有用概念来理解常识的思考。他认为当下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概念是知识的基础,是思维的重要节点,帮助我们组织、分类和处理信息。因此课堂应引导学生重视核心概念,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片7.png

余文森教授也指出,“三学三研”教学模式体现了课堂的进阶性、知识的进阶性,特色突显。课题组老师们要统一思想,进一步深挖“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科特点结合,打造具有五中特色、可借鉴、可推广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同时,也提出了为了大概念的课堂教学建议与思考。他认为,大概念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大概念,更是学生学习的大概念,学会提炼大概念会给教学带来无限的惊喜。

图片8.png

通过专家们的深入剖析和精彩点评,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基于学习立场的“三学三研”教学模式重要性和实施路径,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撰稿:李娟

编辑:李娟 吴圆方 处室审核:黄海霞 校级审核:林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