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学堂 · 榜样力量 | 大国工匠 德艺双馨——访1983届校友郑春辉
浏览次数:    时间:2024-04-02 10:40:19

诗人寄情山水,将心中的情感用诗歌书写;画家描摹物象,将所见之景用画作展现。木雕师刻画风物,把心中的情境用技法雕刻。世人能专研一项,或为大师。而有一人,能集诗人的才情、画家的艺术和木雕师的手艺等多种才华为一体,他便是大国工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

郑春辉1980年考入莆田第五中学初中部,刚刚入学,班主任就发现了这位学生的文艺天赋。不仅作文写得好,绘画也有兴趣。按照综合素质表现,班主任让郑春辉担任班级的副班长,兼任宣传委员,负责班级的黑板报工作。由于工作的需要,郑春辉平时需要自学画画,把每天中午的餐费省下来,买了美术书刊学习。在有老师点拨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幅幅优秀的黑板报作品,展现出惊人的天赋。

图片1.png

(郑春辉在自学绘画)

中学时一个偶然的机会,郑春辉堂叔送了他一套古画的书籍,他在业余时就照着上面的图画不断地临摹,不久他绘画的技术飞速进展,在村内外闻名。在老家钟潭观音寺建成时,14岁的郑春辉被邀请为寺庙作了两幅画,寒山捉螃蟹,拾得蜻蜓壁画用墨水画成,线条老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表情动作惟妙惟肖,至今还完好地保留在观音寺。

图片2.png

(郑春辉初中时期作的壁画)

初中毕业后,因为目睹母亲一个人干农田的艰辛,郑春辉不得不外出打工维持生计1985年后他先后进了莆田雕刻厂和泉州雕刻厂等地,1995年,他创办了腾飞工艺厂,专门从事雕刻工作。虽然条件艰辛,但是有梦想的人从来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

雕刻厂工作期间用挣到的工资购买了《美术向导》《美术大观》《美术》等作为资料来学习,这些书籍成为了的老师。靠自学和摸索,一点一点积累着美术知识。除了美术外,还爱好文学,喜欢古典诗词,也喜欢音乐和朗诵,这些广泛的爱好都成为了日后创作的灵感。把这些元素融入到创作中,作品除了技法之美,也能使欣赏者在其中感受到诗歌之美、音乐之美、人生之美。

郑春辉的父亲是工人,在外地工作,母亲是农民。他是家中的长子,14岁起他就帮母亲务农,寒暑假、农忙时,都和母亲一起在田间劳作。他长于乡野,家乡钟潭风光秀丽,他深爱脚下这片养育的土地,再加上那段难忘的农耕生活,让后来选择了山水田园题材这条创作方向。

因为对家乡怀揣热爱,田园山水风光被重构成文化符号,嵌入他的文化底层逻辑之中。他曾说过:“我小时候梦想当一名画家,虽然没当上画家,但木雕很多是图稿设计,应该算是我的梦想得以实现。”可以说木雕是他少时梦想的延续,同样承载着他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

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以传统宗教题材与人物造像为主以前的山水题材的作品,一般都依附于建筑装饰,比如说在家具当中。郑春辉尝试了二者的结合,他不仅继承莆田的传统技法娴熟把握精微透雕技法,还创新性地用山水田园元素点缀着木雕作品,展露出清雅的意境与灵韵,一改传统的莆田木雕“人物造像”固有的单调,使得作品美学底蕴深厚

图片3.png

(郑春辉在创作木雕作品)

在完成山水画的布局创作后,郑春辉又把中国的古典诗词融进木雕作品中,可谓开拓创新,锦上添花。这种探索精神一直伴随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雕刻的木雕《清明上河图》用镂空雕、透雕,包括莆田的精微透雕来创作。加上美术创作,配以古典诗词,意境深远,融绘画、诗歌、雕刻为一体。这不仅考验他指尖上的巧夺天工,更过考虑了创作者的综合素养。作品问世后,犹如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受到各界人士的追捧,成为经典。

“在作品当中,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当中的三个元素:一个是雕刻的技艺,一个是中国的山水画,一个是中国的古典文学和古典诗词。”郑春辉说,“那些传世的经典作品,我们之所以能百读不厌,是因为蕴含着作者历久弥新的哲学观和生活观。像黄庭坚写出‘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的乐观,孟浩然的‘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的开悟,古诗词里多蕴藏着古人励志和豁达心态,虚实结合的中国山水画则体现着东方审美理想的艺术表现形式。”

图片5.png

(郑春辉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图》)

在如此巨大的千年樟木上雕刻,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但对郑春辉来说,困难只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种种困难,都将化作经验与阅历,为技艺精进之路铺路。经过四年的艰苦创作,这项巨作终于完成,并且成功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为此,郑春辉非常自豪:“我的目的是通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平台,来向全世界展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的雕刻技艺。”

2016年,故宫博物馆专门为郑春辉召开了学术研讨会,这是对他艺术才华的充分肯定。之后,郑春辉殚精竭虑,孜孜以求地投入木雕作品创作中,创作了《千里江山图》《闽乡多锦绣》《敢叫山乡换新颜》《别有天地非人间》《赤壁怀古》等众多优秀的木雕作品。不仅如此,他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创办了莆田市首家民办木雕博物馆——春辉艺术馆。春艺术馆长期向社会公益开放,旨在宣扬莆田木雕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

2019年,郑春辉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获得“大国工匠”的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还获得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莆田木雕代表传承人”等称号。2022年3月28日,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郑春辉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2022年3月28日,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上,郑春辉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

图片4.png

(郑春辉在创作《京杭大运河》)

目前,郑春辉已经投身打造穿越24座城市的百米木雕长卷《京杭大运河》中。他打算在8棵香樟木上,用刻刀讲好中国故事,以镂空雕、透雕、莆田精微透雕等技法创作,赋予树木新生。

木雕艺术家们对古木情有独钟,尤其是遇上百年香樟这样的好木料,经过上百年岁月的洗礼,散发出独有的肌理美感和韵味内涵,修成了万物精灵。当郑春辉遇上8棵香樟木,他视若珍宝,决定创作出传世之宝,流芳千古。《京杭大运河》完全是郑春辉的原创作品,前期的线稿都是他一个人完成,他已经用了3年的时间艺术构思还要再用5年的时间进行雕刻。时间缓缓流淌,专心、专注地做一件事,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

图片6.png

(《京杭大运河》创作现场)

雕镂横空千古痕,樟香脂泽绘山河。莆田市美术馆里木香流韵,10多名工匠以刀为笔,以木为卷,聚精会神地雕刻一件木雕巨制。由“大国工匠”郑春辉及其团队设计的120米木雕《京杭大运河》江南卷日前已完成粗坯制作,转入细化创作阶段。作品旨在自然的意境空间里,融入古典诗词,提炼它的哲理性,使艺术的思想性得到舒展。

用千年传承的技艺,在百米巨型樟木上演绎京杭大运河的盛景,莆田木雕跨越时间之河,在木香浸染里,在一雕一刻中,文脉流淌。行业领军人物不断演绎“莆田工艺甲天下”的辉煌。他们在工艺美术领域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探索创作新题材、表达新方式,莆作重器,续写产业的新故事。

微信图片_20240402191934.jpg

(莆田五中聘用郑春辉为木雕工艺老师)

图片8.png

(郑春辉为莆田五中学生讲解木雕知识)

对郑春辉来说,创办艺术馆不仅向社会提供公益展出,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人才培养促进形成传承有序的莆田木雕人才梯队。为了回馈母校,艺术馆在莆田五中定期开展木雕的校本课程教学工作,他把自己的才华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五中的学生。学生们在木雕作坊里打坯、修光、着色,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木雕的高超技艺,更激发了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兴趣。2021年,莆田五中木雕艺术项目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微信图片_20240402112211.png

(莆田五中学生参加木雕课程实践)

谈到愿景,郑春辉说到:“目前是要投入全部心思将《京杭大运河》和《百里兰溪图》优质顺利完成,因为他承载了许多人的期待。最终,我将把他们留在莆田,成为未来莆田一张亮丽的艺术名片!”郑春辉德艺双馨,大师之名实至名归

图片10.png

(郑春辉与母校领导合影)

撰稿:许丽娟

编辑:许丽娟 吴圆方 处室审核:陈少娴 校级审核:陈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