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与时行,研思共进启征程——语文组3月份教研
浏览次数:    时间:2024-04-01 09:40:06

春风拂面柳丝长,学海无涯任翱翔。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3月5日--3月31日我校语文组开展2023-2024学年下学期第一轮校内公开课展示活动。

3月5日上午,由朱霞清老师执教《从“情”与“理”中悟得革命情怀<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群文阅读》。朱老师依托学情,以单元研习任务为抓手,通过研读文本,引导学生从“情”与“理”中感悟革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朱老师精心设置情境,围绕“依文悟情”“知情达理” “融情缀理”三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领会作者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和思考,使学生获得崇高体验。

水本无华,相荡乃兴潋滟。思维的交流与碰撞是教研能力提升的有效举措。展示课之后,朱霞清老师首先阐述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效果进行了反思,其他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评点建议其中,柯丽斌组长指出,一节好的公开课,教学设计要做到弄清编者意图基础上聚焦一处,选择一个小的切入口串起群文阅读,通过精巧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

图片1.png

3月12日上午,由李佳宝老师执教《烽火炼群芳,巾帼显风流〈荷花淀〉〈党费〉女性形象研读》。两篇小说着力塑造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青年妇女水生嫂和在苏区敌后斗争中的革命党人黄新两位革命女性的形象。因此教学重点设计为立足情节,分析女性的形象特点,归纳人物形象共性,理解她们身上“柔”与“刚”的矛盾冲突。通过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中女性代表的研习和专题探究,能帮助当代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女性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认识新时代女性,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后,柯丽斌老师、陈玉水老师、俞雪老师等语文组成员对李佳宝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大家从课堂流程设计、教学目标设置、人物形象赏析侧重点等角度给予了一定肯定,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建议。

图片2.png

图片3.png

3月19日上午,罗明沣教师执教《<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纪念的忘却>语言对比联读》两文中抒情性语言,感受鲁迅字里行间表达的“至情”,体会鲁迅对烈士牺牲的理性思考。课堂在学生基本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抒情性的语句,概括作者传达出来的情感,感受两文写作风格上的不同之处。通过革命烈士追思会的情境,激发学生赏析力和创造力,根据学习提示运用,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角度,从多维度赏析文本;在充分理解两文情感异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写一封追思烈士的信,表达感受和思考。课堂立足学生学情,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既感受到语言上的魅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后开展的评课交流环节,听课老师们围绕课堂如何落实“教有目标”“学有抓手”“练有重点”“评有方向”等方面展开交流明确认为,一堂好课,应努力做到教、学、练、评一体化,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让课堂学习更高效,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图片4.png

3月26日上午,章晶晶老师执教了语文创新课《苦难与新生中的“她”力量——<百合花><荷花淀>联读》。本课立足两课单元教学主题“青春的吟唱”与“苦难与新生”,以互文联读的形式,让学生感悟革命年代女性在烈火中淬炼与成长的青春历程。整堂课以举办“女性新生形象”舞台剧为任务情境,让学生撰写脚本、旁白、“古今对话”,体会典型时代里典型人物身上的精神美,认识历史,把握当下,树立当下女性的文化自信。课程符合新课标的任务情境设计要求,做到以活动为依托, 既有对文本的深度阅读,也注重写作表达上的训练与提升,课堂流动性、完整性强。

评课环节,章晶晶老师先陈述了教学方向与思路以及教学反思,其他老师围绕本堂课教学亮点与可商榷处展开交流。在评课中,再次明确了:一堂丰富而完整的语文课程,首要前提是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不能将教学重点聚焦在一些抽象的阅读、写作方法或策略上,即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点;然后借助真实有效的阅读情境和任务要求,让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语的表达中获得审美鉴赏的言语活动经验。

图片5.png

春光抚芳菲,恰是拾花酿春时。情境任务下群文联读形式的课堂模式的实施,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值得注意的是,实施的前提是引导学生回归阅读本真熟悉文本,从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由触类而旁通。教师与学生,皆需在深耕细研中成长。

撰稿:语文组


编辑:语文组 吴圆方 处室审核:黄海霞 校级审核:林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