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探索高中数学教学的新路径,2025年4月10日,莆田第五中学数学组在校录播室举行聚焦“教材深耕”“链接高考”专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数学名师梁宏晖担任主讲人,他以“盘活教材,直通高考”为主题,围绕“教材的有益拓展与改造”系统阐释了教材二次开发的理论框架与实践策略,为数学组教师破解“教教材”困境、实现高效备考提供了创新思路。
讲座伊始,梁老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针对当前教材存在的“内容去核化”“编排碎片化”问题,指出教师亟需转变角色定位,并强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需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以名师于漪的“导演处理剧本”理论为引,梁老师就教材拓展和改造提出“深度+广度+温度”三维策略。深度层面要求教师遵循认知规律,通过“感性导入-理性剖析-思维跃迁”的螺旋式教学设计实现能力迁移;广度层面强调跨学科融合与数学文化浸润,通过“一题多解”“数学史话”等拓展学生认知边界;温度层面则倡导创设生活化情境,将教材文本转化为可操作的活动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为给教师提供可落地的教材拓展和改造实践指南,梁老师结合教学实例,详细阐释了教材改造七步法:填补留白处、重构教学逻辑、凝练思想方法、活化习题设计、关注学情差异、融入文化基因、实现跨科联动。同时以教材例题、习题为例,通过“变式—深化—活化—类比”四阶习题改造法夯实双基,培养建模能力;现场展示的“椭圆生成方式探究”课例,将教材例题与高考压轴题巧妙衔接,赢得在场教师热烈反响。
梁老师最后强调,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本质是教学观的革新,是将“程序性教材”转化为“生成性教材”,从“理想的教材”过渡到“实践的教材”,教师需以课标为纲、以学生为本,在创新实践中不断突破,将“静态教材”转化为“动态课程”,助力学生实现从知识积累到素养提升的跨越。
研思并行以致远,厉兵秣马启新程。数学教研组长郑老师表示,这场教育智慧的盛宴,为数学组教师理解教材,充分重视教材,搭建教材和高考试题的桥梁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未来,数学组将继续以教材为根、以真题为镜,在发挥教材功能、发掘真题价值、发展学科素养上深耕不辍,让教育智慧在精研细磨中持续生成,让教研春风催开满园芬芳!
撰稿:陈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