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五中学微官网

莆田五中青蓝读书会 | 共读分享第七期
时间:2024-05-27 13:00:10    浏览: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第三篇第六章

整体化策略

图片8.png

本章框架

图片1.png

第一节 整体化的意蕴

图片2.png

一、联系是一种能力,它意味着学生能看出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即在不同知识之间看出相同点和在相同知识之间看出不同点;能看出知识的各种联系,包括直接联系(显性联系)和间接联系(隐性联系),特别是能从似乎没有关联的知识之间看出彼此的内在联系。

二、组织就是建构,学习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教育形式的知识是经过分化、重组、整合、改造和转换,从而形成的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和知识形式(包含表达形式、组合形式)”。

三、从统整的性质和层次来说,我们可以把统整分为以知识联系为纲的统整、以主题为纲的统整和以核心素养为纲的统整三个层级。

1)以知识联系为纲的统整,强调课堂教学不能固守学科的壁垒,而是要打开学科的边界,走向学科的综合,让学生在综合地带、边缘地带进行知识探险。

2)以主题为纲的统整“不是对原有课程内容的简单删减,也不是一个拼盘,而是重新审视传统的学科分类,软化学科界限,改变单纯以学科逻辑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个体和社会需要为基础,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的课程整合。

3)以核心素养为纲的统整, 意味着学科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学科知识本身,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

第二节 整体化的具体策略

图片3.png

一、整体即联系,整体即组织,整体即整合。通过“联系、组织、整合”,可以实现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并使知识真正转化为素养。

知识树就是用树状的形式,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来。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概念间关系、文字标注描述关系或阐述概念的图示法。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二、整体化案例

著名小学数学教学专家马芯兰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突出教材中那些最基本的概念、法则和原理,并以此为中心,从纵和横两个方面将教材进行重新调整与组合,把有联系的知识串联在一起,做到有纲有目,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比较好的知识结构。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的孙维刚老师曾进行从初一至高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大循环实验,这一方法被称为“结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讲究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其精髓就是指导学生从学知识到找方法、从找方法到发现规律、从发现规律到形成数学思想,甚至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方法、规律、思想”的模块,使他们的头脑强大起来。

江苏小学语文名师薛法根倡导“组块教学”,他把教学重心从语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文能力的发展上,将零散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成有序的实践板块,引导儿童通过选择性学习和自主性建构,获得言语智能的充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魏书生创立的“语文知识树”是将语文知识进行模块化组合。在魏书生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课堂教学法的“自结”阶段,他总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纳入“语文知识树”中去。

四川小学语文名师姚嗣芳实施“语文单元整合教学”,取得了突出成效。她改变传统的逐课设计的模式,变为按单元进行整体预设,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按照“大单元整体预习、大单元内容整体学习、拓展阅读、单元读写结合、大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五个教学流程, 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 使整个单元的教学变成由几个“模块”组成却又不可分割的整体。

语文学科的群文阅读,即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该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7.jpg

1202404031307597382.png


撰稿:徐晶晶 周礼泉

编辑:吴圆方 处室审核:黄海霞 校级审核:林建明
©2020 莆田第五中学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