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讨论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深入学习

必须在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加以贯彻落实。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科学教好书育好人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反映了学生的心里特征。教书育人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他们最终要走向社会,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思想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要加强知识中渗透素质教育,要努力成为教学与德育并举的多功能型教师。素质教育需要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还要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成功的教师,才能成为创新型教师。
科学发展观和我们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要求我们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办事,而不是单凭经验、习惯去办事;要全面地而不是孤立地、片面地理解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因素之间的关系,正确掌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以便能够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指导实践活动。理论性、逻辑系统性所表明的科学态度,要求我们反对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反对忽视全面性的形而上学和盲目自信的愚昧主义。
教师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nbsp;&nbsp;&nbsp;&nbsp;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无论是从优化育人环境,还是从自我完善的要求,都要准确地把握科学的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予以贯彻落实。那么,教师如何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呢?<br> &nbsp;&nbsp;&nbsp;&nbsp;一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培养的是人材,我们造就的人材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他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我们不应该只为了今天的所谓的质量而肆意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仅有的微薄智力全部挖掘出来。我们要学会开发和合理地利用学生的智力,让他们的智力在学习和活动中得到长足发展,而且为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br> &nbsp;&nbsp;&nbsp;&nbsp;二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把落实新课程标准不落实在行动上,这样,有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学生的各项技能是能够互补的,我们在发展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的同时也在发展着学生的智育。但是,如果我们只注重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各育,这样是对学生身心的严重摧残,同样阻碍着学生智育的发展,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br> &nbsp;&nbsp;&nbsp;&nbsp;三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们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我们要把学生培本文由学∶生∶无∶忧∶网整理养成个性鲜明,具有独立人格的合格人材。要保护和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个性。<br> &nbsp;&nbsp;&nbsp;&nbsp;四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br> &nbsp;&nbsp;&nbsp;&nbsp;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探索新课程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br> &nbsp;&nbsp;&nbsp;&nbsp;2、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br> &nbsp;&nbsp;&nbsp;&nbsp;3、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优化育人结构,陶冶学生情操。<br> &nbsp;&nbsp;&nbsp;&nbsp;4、要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让学生能和教师进行平等对话,平等交流,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发展自己。<br> &nbsp;&nbsp;&nbsp;&nbsp;5、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媒体,让学生开阔眼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br> &nbsp;&nbsp;&nbsp;&nbsp;6、教师要确立服务意识,树立服务育人,服务管理的思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br> &nbsp;&nbsp;&nbsp;&nbsp;五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进取的拼搏精神,乐观向上的处世哲学,开朗大方的个性,宽广坦荡的胸怀,不畏艰难的韧性和耐力。<br> &nbsp;&nbsp;&nbsp;&nbsp;总之,作为教师要站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自觉地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总结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教师用实际行动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br>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nbsp;&nbsp;&nbsp;&nbsp;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经济上的科学发展也非常明显,从能源消耗性,生产粗放型到生产集约型,节能减排。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br> &nbsp;&nbsp;&nbsp;&nbsp;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与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就应该做到以下四个方面:<br> &nbsp;&nbsp;&nbsp;&nbsp;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br> &nbsp;&nbsp;&nbsp;&nbsp;二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着我市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外事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将会越来越繁重。要使外事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创新能力。如何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的要求,顺应形势进行不断总结、巩固、升华,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普通外事工作人员事事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全新的工作。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苦干实干,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br> &nbsp;&nbsp;&nbsp;&nbsp;三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者的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个人,而且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们一定要珍惜党的政治声誉,堂堂正正做人,走好人生之路,着力规范服务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高尚的人格。做人要谦虚,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br> &nbsp;&nbsp;&nbsp;&nbsp;总之,我们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br>
教 书 育 人 科 学 发 展
&nbsp;&nbsp;&nbsp;&nbsp;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待工作更应当认真、努力,坚决拥护党的政策,正确领会党的新要求和指导原则,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br> &nbsp;&nbsp;&nbsp;&nbsp;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这本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教育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部分里对此予以了重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既是社会主义教育本质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合规律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在我院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br> &nbsp;&nbsp;&nbsp;&nbsp;首先,要正确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在本质上是按照社会的要求培育人的实践活动,或者说教育在根本上是为社会培养人的活动,这是“育人为本”的内在规定。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目的在于服务社会。所谓全面发展,就发展对象而言,是要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发展内容而言,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仅是教育合规律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克服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忽视德育倾向的必然要求。教育要发展人的知识和能力,没有知识和能力的支撑,人就无法在竞争中取胜,教育就失去了意义。因而,教育务必在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下功夫。但是,仅有知识和能力,没有良好的品德,既不是全面发展,也无法保证服务社会目的的实现。“德”是一个人的灵魂,没有“德”,知识和能力就没有了方向上的保证。所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把德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br> &nbsp;&nbsp;&nbsp;&nbsp;其次,教师的教学要使学生对知识、能力与品德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在竞争的时代里,学生更容易看重知识和能力的作用,而忽视思想品德在社会现实中的作用,忽视思想品德在成才中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不仅有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因素,同时也有其思想品德和价值观达到了社会期望和要求的因素。为了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在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自身的发展更符合社会的要求和期望。“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这句话是对思想品德在人生发展中重要作用的生动描述,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要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充分认识我们的民族,充分认识我们自己。<br> &nbsp;&nbsp;&nbsp;&nbsp;再次,教师应在教学中主动践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新时期的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成人、成功。那么,我们教师不能只看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不能把眼睛只盯在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状况,做到对其心中有数,掌握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潜移默化地加以解决。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其思想品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并帮助他们查找问题的根源,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有效的途径反馈给有关部门,使教学单位与学生管理部门互通信息,齐抓共管,共同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思想品德方面的难题。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解决学生思想品德问题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和谐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讲清问题,更要注重从正面积极加以引导,以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br> &nbsp;&nbsp;&nbsp;&nbsp;最后,教师实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还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建设,为学生作出表率。有道是“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就可能影响到学生,甚至是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因此,我们教师在关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同时,也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br> &nbsp;&nbsp;&nbsp;&nbsp;身为一线教育的教师,我们自然更加关注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科教兴国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从总书记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这对我们教师是一种极大的勉励和鞭策,既感到光荣骄傲,更感到责任重大。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
&nbsp;&nbsp;&nbsp;&nbsp;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力的思想保证。其中,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更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br> &nbsp;&nbsp;&nbsp;&nbsp;科学发展观的正式提出。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他是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br> &nbsp;&nbsp;&nbsp;&nbsp;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br> &nbsp;&nbsp;&nbsp;&nbsp;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br> &nbsp;&nbsp;&nbsp;&nbsp;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br> &nbsp;&nbsp;&nbsp;&nbsp;既然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一人为本,那么也就是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体现就是一种人本观。而这种人本观并非突然间冒出来的,而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丰富了邓小平体现人民利益的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人本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建设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和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一些矛盾。为此,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比如要进一步解决好增加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帮助城乡特殊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等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br> &nbsp;&nbsp;&nbsp;&nbsp;在这次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过程中,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学校又应该怎么样以人为本呢?我想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每个学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br> &nbsp; 学校为学生而设,对学生负责。既然人是学校主题,那么以人为本的校园建设就更切合当前学校发展的实际了。学校应该也必须坚持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以及教学资源的配置,以人文、科学、创新和谐统一为核心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 &nbsp;&nbsp;&nbsp;&nbsp;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强化学生实践教学能力,人才培养质量才能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可。学校应该积极深化学科专业建设与科技创新,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在融入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上要有新突破,提高教育服务的贡献力。同时不断拓宽学校办学空间,建立紧跟时代大潮又能人性话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发学校办学的活力同时也激发师生建设学校的动力。真真正正的得到贯彻和落实,我们也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的人才,日后也必将是全面的人才,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也一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落实五个“坚持” 确保科学发展
&nbsp;&nbsp;&nbsp;&nbsp;我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教育行政和教育教学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在工作中,我们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做到五个“坚持”。<br> &nbsp;&nbsp;&nbsp;&nbsp;一、必须坚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br> &nbsp;&nbsp;&nbsp;&nbsp;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是发展。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教师的工作不但是徒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会起到极大的负作用。评价一个教师,往往就是看他的教学质量有没有得到提高,有没有不断得到提高。因此,我们提出要落实“以学为本”、“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必须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动态的教学双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br> &nbsp;&nbsp;&nbsp;&nbsp;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双边性教育活动。“教”制约着“学”,“学”也制约着“教”,教学是教与学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顺着或高于学生的思路进行导学,师生必须做到:教师要围绕“学”来教,才会教得主动;学生要围绕着“教”来学,才会学得主动。<br> &nbsp;&nbsp;&nbsp;&nbsp;我们所构建的教学双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是:准备定向,激学引欲——借助学案,尝试自学——暴露问题,合作解决——总结突破,探究规律——分层练习,差异发展。<br> &nbsp;&nbsp;&nbsp;&nbsp;二、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br> &nbsp;&nbsp;&nbsp;&nbsp;以学生为中心,应是我们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一切有利学生发展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去做好;一切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我们都必须改正。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是以人为本。<br> &nbsp;&nbsp;&nbsp;&nbsp;三、必须坚持以教师发展为重点。<br> &nbsp;&nbsp;&nbsp;&nbsp;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素质,这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应该全面协调可持续地促进教师发展。全面发展意味着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质量、每个教师教学的质量、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环境的质量都应该得到全面提高。协调发展意味着合理地利用拥有的教师资源,科学地、专业性地安排教学任务。这样让每一位教师尽可能地发挥特长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这是有力地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持续性,为此每位教师应该做到“一专多能”,这才能够保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能够保证每位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样,加强日常教学管理,也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科学而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保障。<br> &nbsp;&nbsp;&nbsp;&nbsp;四、必须坚持紧抓德育工作。<br> &nbsp;&nbsp;&nbsp;&nbsp;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在于常规工作是否扎实有效。针对这一特点,我校从三个方面狠抓常规建设:一是日常管理常规;二是德育管理常规;三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常规。<br> &nbsp;&nbsp;&nbsp;&nbsp;德育工作贵在养成。细节,就是文化;细节,决定成败,学校的德育工作就是细节文化,细微之处见精神。学校坚持以“小事”来造就学生的良好品质。学生的课桌椅横竖都要对齐,放假或上室外课时,椅子都要放入课桌内,做到整齐有序。学生用餐要求学生要节约、珍惜粮食,餐具要带走,做到“文明用餐”。“校园无纸片”活动,是培养师生良好卫生习惯的有效措施之一,不管学生、教师还是校领导,见了纸片,就要弯腰拣起来。虽然以上都是一件件小事,但只有外在言行的规范约束,才会有内在思维的自由放飞,抓实了小事,也就养成了“大”德。<br> &nbsp;&nbsp;&nbsp;&nbsp;五、必须坚持统筹兼顾。<br> &nbsp;&nbsp;&nbsp;&nbsp;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关系,主要处理好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智育与体育的关系,主科与副科的关系,培优与转差的关系,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好以上的主要关系,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快速提高。<br>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nbsp;&nbsp;&nbsp;&nbsp;根据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从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这一课题出发,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近期我深入到学校德育处和班级,与德育处的有关同志、班主任及学生进行了座谈,就德育工作、学生管理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br> &nbsp;&nbsp;&nbsp;&nbsp;一、德育工作存在问题。学校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我校“以德立校,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育人方针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存在着薄弱环节及问题。<br> &nbsp;&nbsp;&nbsp;&nbsp;1、学生自律能力不够。<br> &nbsp;&nbsp;&nbsp;&nbsp;2、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虽然形成但实际效果有待增强。<br> &nbsp;&nbsp;&nbsp;&nbsp;3、系列化德育体系还需要加强,德育评价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需要加强。<br> &nbsp;&nbsp;&nbsp;&nbsp;4、寄宿学生远离父母和家乡,大部分孩子因父母外出打工成为留守孩子,造成的亲情缺失和心理缺陷,需要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互助来最大限度地弥补和填充。  <br> &nbsp;&nbsp;&nbsp;&nbsp;二、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br> 学校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确立了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观念,要下大气力抓好德育工作,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上水平。<br> &nbsp;&nbsp;&nbsp;&nbsp;1、加强领导部署,科学规划实施。一是领导组织精干。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了年段段长、班主任,政治教师、骨干教师为主的德育工作队伍,实行班主任、德育处、学校“三级管理”负责制,定期分析研究德育工作,按时布置阶段性任务,并负责检查考核。二是计划精练。学校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大纲要求和内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确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传统教育、理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等主题,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三是活动组织精心。常规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如利用周一组织升国旗仪式,举行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利用团队活动,班会活动进行纪律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结合重大纪念活动和青少年自身特点,寓教育于活动中,组织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告慰忠魂”诗歌朗诵会、“祖国在我心中”知识竞赛,“阳光校园,健康成长”读书活动,“法律在我身边”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开展“走人生先学会走路”、“爱护公物、爱我班级、爱我校园”、“做合格中学生”、“知荣辱、树新风、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共青团在召唤”、“学校永在我心中”、“践行八荣八耻从我做起”、“法制教育进班级”、“学生带法回乡村”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四是总结评比精细。学校制定了详细实用的德育量化评比细则,对德育活动实行过程管理,对每一次活动有布置、有记录、有结果、有总结,防止走过场,做表面文章。<br> &nbsp;&nbsp;&nbsp;&nbsp;2、多管齐下,全面推进。一是抓好纪律安全教育,开展好管理育人,结合“平安校园”创建,举办了让学生远离不健康网吧,拒绝精神毒品侵害学生的知识竞赛,净化了学生心灵。同时通过“警察送法进校园”“法官讲法塑灵魂”,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学生,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学生懂法、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引领广大家长用科学方法教育孩子,和家长共建“三结合”教育的平台。二是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把对学生更深入、更细致的思想教育任务分解给导师,让更多的老师关心、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三是开展诚信教育,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同时组织全校师生开展献爱心活动,团委分年级,分阶段对新团员和老团员进行培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举办“用心灵呼唤诚信”演讲比赛,号召“教师当诚信教师”、“学生做诚信学生”,共创“诚信校园”,教育学生真真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办事、扎扎实实学习。四是实行隐性教育坚持环境育人,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里设立了有教育意义的警示标语牌,定时更换橱窗、板报内容,悬挂张贴名人名言,并抓住有利时机搞好校园美化、绿化工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教育。五是开展帮扶教育,关注弱势群体,搞好服务育人。学校认真排查困难学生,分析原因,对无学习动力的学困生和因经济困难造成的贫困生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帮扶教育,对贫困生学校认真落实学杂费减免政策,严格做好助学金发放工作,对学困生通过家访、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谈心、结对帮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回学习的信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nbsp; <br>   3、落实举措,抓出实效。一是加强班主任培训,努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我校的班主任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有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战斗力强的班主任队伍。加强师德教育,重视教师的榜样带动作用。二是深入落实学生导师制,拓宽思想教育思路。每位德育导师都建立德育导师工作手册,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档案,经常找受导学生谈话,做思想工作,做心理疏导,记录学生点滴进步,不断总结和反思德育方式、方法措施,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工作水平及研究水平。三是充分挖掘德育内容。创新德育管理模式,把我国独具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加强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课程研制与开发。同时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全力营造学校德育工作的舆论氛围。四是加强德育教育的环境建设,继续构建德育工作网络,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职能的作用。变单线型教育为网络教育,变平面教育为立体教育。注重建立德育工作经验总结、交流学习、不断提高的教研机制,开展德育研究活动,实施德育活动新途径。五是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机制、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评价体系。推进学校各种德育活动制度化、正规化和系列化,德育工作坚持做好课堂内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六是加强德育工作的感情投入,对学生“变要我接受教育为我要接受教育”。坚持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提高学校德育服务质量。七是重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教师的作用,充分尊重学生个人隐私,采取个别辅导和心理讲座相结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选择和适应,指导学生学会稳定情绪。八是加强校内外德育活动基地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氛围,抵制各种不良习气,不良场所的影响。
重在学习 重在实践 重在解决问题
&nbsp;&nbsp;&nbsp;&nbsp;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从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方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在立足于学习、研究有关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着眼于运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实现发展这一根本目标。是坚持以认识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认识这一方法论的具体应用。&nbsp; <br> &nbsp;&nbsp;&nbsp;&nbsp;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实践总结,是谋求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尽管我们在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就,但是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不科学、不符合发展、影响和制约我们进步的理念和行为。从全国大范围来看,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以付出环境、能源和生态的高昂代价,走高能耗、高投入、粗放式、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尚未完全突破,而且在某些地方,在不正确的政绩观的诱导下,还有盲目上演的苗头;从发展理念看,全局和长远的发展眼光认识不足,急功近利,盲目冒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还大量存在;当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也日益凸显,社会管理的压力增大,维护稳定、实现和谐还任重道远。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都只有通过科学发展观来得到有效解决。<br> &nbsp;&nbsp;&nbsp;&nbsp;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目的不仅仅是就学习讲学习而不讲解决实际问题、就学习谈不足而不谈谋划发展举措,其核心目标是提高主观认识,集中精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解决问题,是在求索的过程中发现病情、诊断病因的前提下开出药方、驱除病情,是用实质性举措来革旧出新的攻坚过程,是以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认识来抓落实、抓深化、看效果、看收获的过程。<br> &nbsp;&nbsp;&nbsp;&nbsp;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科学发展观不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不是哄人骗人的“花拳绣腿”,更不是口若悬河、纸上谈兵。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党员干部受教育”,但不是需要唱工好的干部,而是需要真学实干的“练家子”。只喊学而不动手改、不敢触及矛盾的根本甚至主动漠视、回避、掩盖矛盾,这样的学习实践无异于因循守旧的守旧主义,与求一时相安无事,图一时“盛世”安详,本分地做晨钟暮鼓的“和尚”并无差别。<br> &nbsp;&nbsp;&nbsp;&nbsp;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要敢于在矛盾的要害处下、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症结位置上寻求突破口。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改革每深入一步,触动的是更深层次、更多领域、更多社会群体的利益,若不能有效地对这些潜在的矛盾和深层次的问题加以解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流于形式的秀场,而是养虎为患,遗患长远的严重问题。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拖延和掩盖不仅不会使问题消失,而且还使矛盾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积累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性质激化。不在、不敢于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只在表面上动小手术,无疑于讳疾忌医,最终必将为此而付出更大的代价。<br> &nbsp;&nbsp;&nbsp;&nbsp;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以学习指导实践,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眼下,在金融危机寒潮的影响下,促就业、扩内需、保发展等一系列难题使我们在原有面临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基础上雪上加霜,只有下大力度解决矛盾,将其从阴暗的角落中晾晒在阳光之下,对其进行恰当合理的分析、整改,消除其阻碍发展的负面影响,使之成为一种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才能实现将科学认识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以科学发展理念指导实际工作的初衷。<br> &nbsp;&nbsp;&nbsp;&nbsp;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才能使科学发展观从书面、口头上落在实处,使学习调研、分析检查的问题不至于成为形式主义代名词,使落实整改从“方案”变为行动。无论从大的国家改革还是小的单位改革,在每一次改革风暴后,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领域中总有一些角落死灰复燃,究其原因就是当时也摸清了病灶要害,做出了手术方案,拿起了手术刀,然而就是在一环一环、一步一步的“救治”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漠视了矛盾主体的存在,忽略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真”功夫,致使“落实”一词在时间的流逝中转移出了人们的注意力,被淡化出人们的视野,只是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上。<br> &nbsp;&nbsp;&nbsp;&nbsp;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才能跳出隔靴搔痒、就活动搞活动的误区;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真正做到着眼于利泽长远;才能求得一剂使之不再旧病复发的良方根治形式主义这颗“毒瘤”,为今后发展构建服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才能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一种发展理念植根于我们的头脑中,在实际工作中使科学发展观成为真正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br> &nbsp;&nbsp;&nbsp;&nbsp;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是学习实践的关键所在。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发展成果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创造实绩、结出硕果。<br> &nbsp;&nbsp;&nbsp;&nbsp;总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学”字当头,重在实践,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
科学发展干群关系
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干部是学习的主体,群众是实践的对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都是为了群众得实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要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广泛吸引群众参与进来,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诚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通过干部的模范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青山绿水、和谐安宁、美满幸福,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引导和带领群众建设好全面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共同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br>
提升自我、带头表率、践行本职工作,加强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我们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教学工作的落实。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克服保守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克服守旧观念,强化创新意识。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在具体的工作中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学各项工作。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热忱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全新的工作。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苦干实干,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按照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教书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和团干部。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坚持用科学发展的观念来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工作中要把坚持以学生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始终把广大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学生安危冷暖,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实利益的具体问题。<br>   1、加强师德学习,为人师表。良好的师德是从师的最基本准则,要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品德形象和师友形象,必须具备坚韧的意志品格、饱满的精神状态、严谨的思想作风、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以及和蔼可亲的教师特征。<br>   2、改变工作理念,服务当先。不能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位置,要转变观念,树立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踏实做事,多做好事多办实事,树立起“学生发展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次谈话,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br>   3、科学评价学生,客观公正。力争通过教育引导、认真检查、科学考核,及时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防止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及个人好恶去判断、评价学生,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长负责。
学习十七大,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经济上的科学发展也非常明显,从能源消耗性,生产粗放型到生产集约型,节能减排。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总书记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br>
共43记录«上一页123下一页»
关闭
新闻图片

主办单位:莆田第五中学 闽ICP备05007000号-1

学校信箱:ptwzbgs@163.com   邮政编码:351100

学校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棠霞街2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