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研合作,2025年10月23日,城厢区陈清霞名师工作室成员在领衔名师陈清霞的带领下,前往西许中学开展送教送培活动暨城厢区教育教学2023年专项课题《基于现象教学的跨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结题会议。

本次活动采用听课评课、讲座、会议研讨的形式进行。
送教送培活动首先由陈清霞名师工作室成员、莆田第五中学生物老师马学乔执教生物学校本课程《食物的营养》她以学生日常饮食切入,向学生介绍蛋白质、糖类、脂肪等营养物质,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常见食物主要为我们提供什么营养成分。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分析比较不同乳制品的营养成分。然后,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营养缺乏或过剩的危害,感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学生还利用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的知识,对一些预包装食品的宣传进行评价。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肥胖患者设计一日三餐食谱。整堂课将学生的日常饮食生活和营养学知识结合,让学生把习得知识用于自己的日常饮食规划中。


陈清霞名师工作室成员、城厢区逸夫小学美术老师林苗苗带来题为《莆仙工艺文化融入美育课堂的多元路径与成效研究》的讲座。她介绍了莆仙工艺文化融入美育课堂的多元路径: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场景拓展。还结合具体案例,展示了莆仙工艺文化融入美育课堂的实践成效。她指出,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守旧,而是在创新中让其焕发新生,让传统工艺成为美育的活教材,让美育成为文化传承的新载体。美育的价值是让每个人都能从文化中感受美、创造美,莆仙工艺融入美育课堂的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课题结题会议上,课题组成员展开积极研讨。课题组负责人马学乔汇报课题的内涵、研究的主要过程、目标达成情况等。课题组核心成员陈清霞报告课题开展以来组织的课例展示活动、研讨会议等,并总结几次活动的收获。课题组成员分别结合自己在课题开展以来的工作,分享自己对课题的理解和感悟。课题组核心成员尹楚红收集和汇总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提出将现象教学模式应用于跨学科校本课程开发,让学生亲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探究、形成报告等一系列科学研究过程,从被动接受转变为有目的、有方向的主动建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的横贯能力,和教学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目标不谋而合。课题在多次校本课程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

本次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优质的交流与学习平台,课例展示目标清晰、活动丰富,讲座言之有物、针对性强,结题会议研讨热烈、交流充分,切实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这不仅促进了区域间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更推动了教育均衡发展。参与活动的教师们将把活动收获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相信本次送教送培活动暨课题结题会议有效助力教育质量的提升。
撰稿:陈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