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语”绽芳华 聚“思”共成长——语文组三月份教研活动简报
浏览次数:    时间:2025-03-28 09:41:32

春风抚翠木,繁花满眼生。从教研出发,一路跋涉,寻找思想碰撞的诗意和远方。

2025年2月25日上午,语文组在录播室开展教研活动,陈玉水老师作《文学类文本命题指向》的主题讲座。

讲座围绕命题指向、命题实践和命题启示三个方面展开。陈老师首先指出,《课标》、学生和文本是命题的指向:要依托于《课标》,发挥考试的导学功能;要针对学生情况,实现创新性;要选择经典作品,组织文本时务必保留原作基本形式与主要风格,保证文脉畅通。

1.jpg

针对命题实践,陈老师提出:要坚持“文本正义”,做到“因文设题”;要遵循“先大后小”原则,首先挖掘作品深层意蕴;要注意考点多元;要做到考点清晰,表达规范,语言精要。

在命题启示上,陈老师强调,要敬畏考试、敬重文本,以文本为载体。同时也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期许,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命题。

2.jpg

柯丽斌老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结合命题经历,强调“因文设题”的重要性,指出科学命题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作用,鼓励教师通过命题实践反哺课堂教学改革,为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5年3月4日上午,语文组陈少娴老师作《浅谈议论文写作思维的准确性》的专题讲座。讲座伊始,陈老师首先从高考作文的命题考查要旨和内容分析作文的命题趋势,即试题的内容呈现淡化盛行一时的宏大叙事指向,转向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哲思;试题的表达强化了概念的复杂关系辨析,但降低了往年命题中的审题难度;试题的主旨坚守了传统立德树人的原则,但突破了时代、家国等热点话题的限制,因此高考作文备考应立足当下,拓展阅读视野,提升思维能力。随后陈老师以作文“被讨厌的勇气”为例提供写作思维准确性的进阶方法,需要引导学生抓住材料关键词以及与之关联的“次关键词”,尤其要思考两者之间如补充说明、矛盾对立等的关系。陈老师的讲座贴近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性。

3.jpg

4.jpg

2025年3月18日上午,语文组林雪芹老师执教了《不只是怨妇诗——<氓>品鉴》一课。这节课基于高二学生的学情,紧扣单元导语和研习任务,将主问题设置为“如何欣赏《氓》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比较、赏析,体会女主人公的丰富情感和理性思考,感受《诗经》“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公开课结束后,柯丽斌老师主持了精彩的评课活动。语文组的老师们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方面各抒己见,充分肯定了这节课定位准确,紧扣研习任务依标教学,学生参与度高,很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同时,也提出了要更注重各教学环节间的衔接与过渡,突出教学重难点,避免面面俱到等建议。老师们在评课议课的过程中学其所长,研有所得,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5.jpg

6.jpg

研思偕行,众行致远。在校本教研的途中,语文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用最质朴的脚步,镌刻下最扎实的前行足迹。


撰稿:赖柔佳(实习) 陈少娴 林雪芹

供图:柯丽斌 林雪芹


编辑:赖柔佳 陈少娴 林雪芹 吴圆方 处室审核:黄海霞 校级审核:林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