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核心素养落地路径,数学教研组于2025年3月20号下午开展了以《7.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为主题的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陈建英、陈燕花两位老师以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共同演绎了复数的概念教学,呈现了两节风格迥异、各具匠心的数学课堂,激发大家多向思维的碰撞,启迪智慧的火花。课后,教研组长郑剑晖组织全体教师深入评课,共话教学优化策略。
同课巧设计 异构显匠心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陈建英老师在新课引入阶段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回顾从数学起源开始每一次数系的扩充历史,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次扩充的主要原因、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数系扩充的共同特点。问题的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历发现-思考-解决的三个过程,一步一步接近复数,理解复数概念形成的合理性、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的必要性。在概念深化阶段,建英老师立足“概念结构化”,通过严谨推演构建知识体系;同时对复数的分类、相等条件进行多角度辨析,做到概念精细化;课堂上还邀请学生上台讲解习题,结合投影展示作答过程,在师生对话中深化复数相关概念的理解。最后建英老师从知识、思想、素养三层面进行课堂小结,突出数学抽象与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陈燕花老师以“问题链”贯穿课堂,问题驱动,激活思维。燕花老师首先通过“导学案中‘预习单’3道问题+10道复数相关概念的判断题”诊断学情,为课堂精准教学奠基。接着以“已知满足方程,求的值”的求解困境和16世纪数学家卡尔达诺的“两数之和为10、积为40”问题情境切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自然引出复数引入的必要性。而后观看数系发展史视频,从社会实践需求与数学内部发展需要双视角剖析数系扩充逻辑,引导学生完成数系的扩充和虚数的引入,并介绍复数产生与发展的相关史料,以及做出杰出贡献的数学家,让数学史成为课堂活水,学生也在梳理中体会复数从最初的产生到逐步的完善的理性过程,涵养学生的数学精神。在概念的应用环节,错题智用,以学定教,将导学案预习中的典型错误作为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自主讲解、分析错因,促进学生深化理解知识,激发学生探索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众评琢璞玉 齐研沐春风
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评课环节中陈建英、陈燕花两位老师阐述了各自的教学设计及教学中的困惑;接着老师们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效落地、目标预设、内容整合、环节设置、方法应用、效果评测、教师素养等方面进行热烈研讨。组长郑剑晖谈到(1)同课异构的价值升华:陈建英老师的“体系构建”与陈燕花老师的“问题驱动”形成互补,启示教学设计需兼顾探究性与系统性。同时复数教学应关联物理、工程等跨学科案例(如交流电路分析),彰显数学应用价值。(2)素养落地实践路径:以数学史为脉络,渗透理性精神与文化自信;以真实问题为载体,培养建模能力与创新意识。最后强调:“未来教研需进一步探索‘三新’背景下的课堂转型,让数学既保有逻辑的严谨之美,亦绽放思维的创造之花”。 两节异彩纷呈的课堂,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生动范本,也为教研的深化开启了新的思考维度.
撰稿:陈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