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推动发展|送教赋能增情谊 共研共思共成长——郭彩霞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暨课题研讨活动
浏览次数:    时间:2023-12-01 08:57:53

相聚是为相知,聚首是为共进。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推动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共享,20231129日上午,郭彩霞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在莆田第十八中学举行,名师工作室成员、课题组成员和十八中等兄弟校化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图片1.png

同课异构促交流

本次活动的第一个议题:名师工作室成员、莆田第十二中学龚哲杞老师和蔡爱兰老师就《基于实验证据推理的模型建构——氯气的发现与制备》展开两节精彩纷呈的同课异构教学。

龚哲杞老师首先通过数据和图片展示自然界中氯元素存在,利用科学史话让学生们了解氯气的发现历程,指出真理的发现需要漫长、曲折的过程。接着他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逐步完善氯气的实验室制备装置,构建常见气体的制备模型。最后,他运用实验视频模拟氯气的工业制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利用实验证据推理出反应的原理。龚老师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能力,把化学基本思维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较好的促进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图片2.png

蔡爱兰老师围绕着氯气的发现与制备展开教学,她先以氯气的科学史话动画视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接着根据物质的状态、性质等推理出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通过设疑、数据证据、物质的性质引出净化装置,从而达成完整实验模型的建构,设置手绘氯气的实验室制备装置环节加深印象;紧接着,她借助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视频模拟氯气的工业制法,利用实验证据推理出反应的原理,完成电解思维的初建;最后,蔡老师利用新闻事件,指出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会生成氯气,将化学知识融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也延伸出氯气的其他制法,拓宽学生的化学思维。蔡老师教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图片3.png

课题研讨赋新能

本次活动的第二个议题: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郭彩霞作《基于证据的“四性”建构理性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专题讲座。郭老师指出: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思维基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证据推理的教学策略可以实现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自主建构,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郭老师从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唯一性和同一性,结合大量的教学案例展开讲座,指明了基于证据推理进行课堂教学时不可偏离证据的“四性”,要时刻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究精神。证据推理能力建构视域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为化学老师探索高效教学策略赋予了新能量。

图片4.png

图片5.png

评课活动享成长

本次活动的第三个议题:互动交流。与会老师对两节观摩课进行了深入切磋,大家既肯定了课堂的亮点,又提出了中肯的改进意见,也交流探讨了如何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十八中的老师对这次送教送培活动的成效给予高度的肯定,送教赋能增情谊,共研共思共成长。

最后,郭彩霞老师进行综合点评。两节课各有特色,呈现出不同的课堂面貌,希望两位老师继续努力,逐渐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同时,郭老师强调作为教师既要认真备课上课,又要潜心教研工作,把教研成果及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性,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素养。

图片6.png

石本无华,相击而发灵光。本次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形成互学互鉴、互补互促、相融相助的良好氛围,起到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的效果,老师们受益匪浅。

撰稿:蔡爱兰(莆田第十二中学)

编辑:蔡爱兰 吴圆方 校级审核:林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