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三研”融通数理思维 校本实践赋能素养生长 ——莆田五中举办市高中数学“校本教研”观摩活动
浏览次数:    时间:2025-05-13 15:07:12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推动校本教研高质量发展,5月8日,2025年莆田市基础教育中小学“校本教研”第一次现场观摩活动——高中数学专场在莆田第五中学报告厅举行。

教研深耕:从备课流程到课堂构建的范式升级

集体备课展示作为首个环节,生动呈现了“三学三研”模式下教研团队的精益求精与智慧共创。一备展示:立足课标,初构框架。活动伊始,陈建英老师作为主备人,汇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初步教学设计(“一备”)。二备研讨:群策群力,优化细节。针对“一备”方案,教研组教师展开深度研讨,提出关键建议。三备落地:聚焦学情,精准施策。陈建英老师整合研讨意见,结合学生思维导图中的个性化疑问,完成第三轮备课(“三备”)。

本次集备展示凸显校本教研的核心价值——“共享·共创·共生”。教师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创新”,通过“问题链驱动”“学情反哺”等策略,真正实现“以研促教”。

图片1.png

成果展示:公开课《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创新实践

莆田五中陈建英老师执教的《直线与平面垂直》,作为集备的成果展示课,成为活动焦点。“三学三研”教学模式以“自学自研—互学互研—深学深研”为框架,强调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通过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实现深度学习。学生提前绘制“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思维导图,初步感知核心概念,生成个性化疑问。课堂上生教生,师拓展,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猜想,突破认知难点,解决预习中60%的疑问。通过分层任务与跨学科案例,实现知识迁移与素养提升,高阶思维能力显著提升。“三学三研”模式通过结构化、递进性的学习活动,实现从“教”到“研”的转型: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与引导者;凸显学生主体性:通过“做中学”、“辩中学”,学生从被动记忆转向主动建构,批判性思维与合作能力显著增强。真正实现了“让课堂成为思维生长的沃土”,为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图片2.png

专家引领:聚焦核心素养的课堂重构,共话教研新生态

莆田市数学教研员黄启贤老师指出:“本次活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实践—反思迭代’的闭环,展示了莆田五中校本教研的过程。莆田五中将极具学校特色的‘三学三研’教学理念落地为具体的教学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转型,展现了校本教研的核心意义——‘以真实问题驱动,以学生成长为本’。各个学校也可以立足本校具体情况,进行校本教研,集体备课不是‘教案复制’,而是‘思维升级’。唯有扎根课堂真问题,才能让教研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图片3.png

本次活动以“立足新课程、探索新教法、落实新评价”为主线,完整呈现了“三学三研”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果,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尤其是“预习疑问反哺备课”“分层问题链设计”等策略备受推崇,因“精准对接学情、逻辑清晰”成为教研热点。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实践的展示,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革新探索。


撰稿:陈建英

编辑:陈建英 吴圆方 处室审核:黄海霞 校级审核:林建明
新闻图片

主办单位:莆田第五中学 闽ICP备05007000号-1

学校信箱:ptwzbgs@163.com   邮政编码:351100

学校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棠霞街2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