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谷文昌、廖俊波同志学习活动”打卡学习1—谷文昌: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浏览次数:    时间:2024-12-25 09:13:26

来源:《湘潮》


“先祭谷公,后拜祖宗”,是福建东山人民几十年来逢年过节时的一个习俗。人民群众要祭拜的谷公,就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任福建东山县委书记的谷文昌。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过谷文昌的故事。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讲话指出,“福建这片热土孕育了许多先进人物,谷文昌同志就是一个,我多次提到过他的事迹。他在东山县工作了15年,带领全县人民拼搏奋战,把一个荒漠化的孤岛变成半岛,并建成了海上绿洲,使群众摆脱了世代逃荒要饭的苦日子,也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谷文昌同志的事迹同焦裕禄、杨善洲同志的事迹一样,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领导干部的坚强党性、远大理想、博大胸怀、高尚情操”。

“共产党员,党说要去哪里,就去哪里”

谷文昌,1915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林县石板岩乡(今林州市石板岩镇)南湾村。由于家境贫寒,谷文昌7岁时便开始帮家里做家务、种地,9岁时就告别了学堂。年龄稍长,谷文昌学会了石匠手艺。为了家庭生计,谷文昌和大哥谷程顺在山西、河南等地做石匠、打长工,勉强维持生计。

青年时期的谷文昌在当石匠、做长工的过程中,接触到共产党宣传的革命道理,在家乡参加了革命。由于工作积极肯干,谷文昌被群众推举为农会主席。他追求革命真理,第一个报名参加党组织举办的冬学民校,白天翻山越岭帮八路军到十余里外的山村送信,晚上再攀着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到车佛沟村民校学习。1944年3月,根据谷文昌的突出表现和请求,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谷文昌带领家乡群众灭蝗、养蚕、开渠、修滩、割草积肥,搞生产自救,支援抗战,取得了显著成绩。抗日战争胜利后,谷文昌带领民兵积极参加解放战争,并大力动员群众支援前线。从1945年9月起,谷文昌带领广大民兵先后参加了邯郸、鹿楼、汤阴、新乡、安阳等战役、战斗。1948年初,谷文昌调任林县第二区政委,8月又调至十一区任区委书记。这一时期,他参加了林县土地改革复查工作。在工作中,他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敢想敢干,勇于担当,曾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1948年12月,中共林县县委根据太行五地委的指示,要组织一支114人的南下工作队。在组织南下工作队的动员会上,在县委书记马兴元、组织部部长蔡良承等的带动下,谷文昌和林县不少干部纷纷报名,参军南下。

在填写“南征政民工作人员登记表”时,谷文昌在“家庭有啥困难”一栏里填上“没有困难”,在“家庭照顾的依托人姓名”一栏里写上“依托兄弟谷文德”,继而又联合6人向组织递交了一份写在烟盒背面的“保证书”:“每人家庭早有准备,不会拖后腿。阴历正月初九早饭集中十区署,保证当天下午报到平房庄。”

1949年1月下旬,这支由林县县委书记马兴元、组织部部长蔡良承、宣传部部长郭丹、副县长郭景周带领的工作队,被编为南下长江支队第五大队第三中队,谷文昌担任第三中队党小组长。

历时大半年,第三中队从中原腹地南下。1949年6月,谷文昌所在的长江支队到苏州后,才知并非留在苏州、上海,也不是拐个弯去大西南,而是继续南下去福建。听说那里语言不通,气候湿热,很多北方人犯怵了,有人瞻前顾后,心里打鼓;有人犹豫不决,称病要求留在苏沪。谷文昌却义无反顾,第一个表态:“共产党员,党说要去哪里,就去哪里。”

这支队伍随即取道上海、杭州等地,直抵福建省沿海地区,为解放东南沿海,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窜犯大陆,保卫海疆,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进军福建途中,谷文昌曾表示要“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这成为他一生践行的誓言。1950年5月12日,东山解放,谷文昌任中共东山县第一区工委书记,后历任中共东山县工委组织部部长、县长、县委书记。南下工作后,远在河南老家的老母亲希望谷文昌能回故乡工作,从河南老家来东山看望他的弟弟也说:“咱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来不了东山,你干几年调回老家,不是一样为人民服务嘛,顺道也满足咱妈的一个念想……”谷文昌对弟弟说:“当了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就是四海为家,听从党的安排,不管落在什么地方,都要在那里生根开花。”

“共产党人要敢于面对实际,对人民负责”

东山解放后,面临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那就是壮丁家属问题。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前,疯狂抓壮丁补充军队,仅有1万多户人家的东山就被抓走了4700多名青壮年,留下许多孤苦伶仃的老人、妇女,这些壮丁家属姻亲关系遍及全岛。依照当时的情势,这些壮丁家属是不折不扣的“敌伪家属”,一旦扣上“敌伪”帽子,就是阶级敌人。

可是,“壮丁们是被捆绑走的,他们的家属是受害人”。时任东山县第一区工委书记的谷文昌想到了入岛那天,既有欢腾的锣鼓,又有哭诉的群众。能不能为这些壮丁家属摘掉“敌伪家属”这顶帽子呢?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谷文昌陷入沉思,他表示,“共产党人要敢于面对实际,对人民负责。国民党造灾,共产党要救灾”。经过调查研究,谷文昌向县委提出建议:把“敌伪家属”改成“兵灾家属”。东山县委经认真调研并报上级同意后,采纳了这个建议,把国民党抓壮丁留下的家属一律称作“兵灾家属”,并决定对这些家属,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平等对待,生活困难给予救济,孤寡老人由乡村照顾。

两字之差,天地之分。这一政策一出台,人们奔走相告,这些家属说:“国民党抓走亲人,共产党却把我们当作亲人,哪怕死了做鬼,也愿为共产党守岛。”在党的组织领导下,当地群众与守岛部队多次打退国民党残余势力的袭扰。

“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

旧社会的“三座大山”被推翻了,但压在东山人祖祖辈辈头上的风、沙、旱“三座大山”,还横亘在面前。东山位于闽南漳州,为福建省第二大海岛县。这里常年大风肆虐,黄沙入侵。长期风沙之害,使东山有十几个村庄被黄沙掩埋,许多东山百姓被迫离乡乞讨。

当时还是县长的谷文昌,在下乡路上碰到一群身穿破衣、手提空篮要去乞讨的村民。东山解放都3年了,居然还发生这样的事!谷文昌说:“我这个县长,对不住群众呀!”“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挖掉东山穷根,必先治服风沙。”东山县第一次党代会通过了“十年内全面实现绿化,根本解决风沙灾害”的决议。由此,谷文昌与东山群众踏上了治理风沙的征途。

县委、县政府领导群众植树造林,谷文昌带着林业技术员走遍了东山的大小山头,他走村串户,和村干部、老农民促膝长谈,制订方案,发动群众筑堤拦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先后种过10多个树种,几十万株苗木,但都失败了。灾荒和贫困依然笼罩着东山,许多人叹息:“东山这个鬼地方,神仙也治不住风沙!”

面对困难重重的风沙治理工作,谷文昌发誓:“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他和县委的同志一道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制订方案。为了找到合适的海防林种,谷文昌和技术人员翻尽资料,并多方打听。听说广东电白县(后并入茂名市电白区)在海边成功种活了一种名为木麻黄的树,谷文昌立即派人前去实地学习,还向电白县的同志要回一捆树苗,分种在西山岩林场和几个村庄,一段时间后,长势甚好。县委决定大种木麻黄,县长樊生林指挥调种,全县派出230多人到厦门、永春、平和、南靖等地采种,省林业厅、地委、专署大力支持,林业部从国外进口树种给予支援。

“上战秃头山,下战飞沙滩,绿化全海岛,建设新东山!”全县党政军民、男女老少齐上阵,响应东山县委的号召,掀起轰轰烈烈的造林运动。谷文昌组织了一个由领导干部、林业技术员和老农民组成的造林实验小组,他自己担任组长,带领东山人民在飞沙滩上“旬旬种树”,并定时观察气温、湿度、风向、风力对新种植木麻黄回青、成活的影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摸清了木麻黄的生长习性,总结出了种植木麻黄的技术要点,并通过多种方式让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掌握。在那个时期,东山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每逢雨天,有线广播即刻播送造林紧急通知,各级干部率先冲进雨里,百里海滩上布满了造林大军……连续三年,天一下雨,东山人民就冒雨出动,到1964年全县植树面积8.2万亩,421座山头、3万亩沙滩,全部披上了绿装。万亩防沙林、水土保持林,在童山、赤地、沙丘上傲然崛起,环护着田园村舍。在东山,“神仙都难治”的风沙,被共产党治服了。

为了解决人畜用水问题,谷文昌还发动群众挖塘打井、修筑水库、开发地下水资源,在东山全县修建了22座水库和705处永久性水利工程,东山从此不再受干旱之苦。

经过全县人民多年的不懈努力,东山县彻底摆脱了风沙之苦,人们生活在枝繁叶茂、绿树成荫、花红草绿的优美环境中。1990年,《福建日报》记者张红到东山实地调查。在昔日被称为“乞丐村”的山口村村口,张红拦住一位名叫陈三点的老农,问其知不知道谷文昌。这位老人回答说:“怎么不知道?谷文昌是大恩人啊!我过去当乞丐,如今过上了好日子,为什么?谷文昌领导我们种树治住了风沙,房子才能住人,田园才能耕种啊!”2005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潜绩”与“显绩”》的文章,称赞谷文昌不追求“显绩”,默默为百姓造福,“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文章指出,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是最大的“显绩”。我们常讲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党要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

东山岛离大陆最近的地方虽然只有五六百米,但水深浪高,给岛上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难。修一条海堤,架一座桥,使东山岛与大陆连接,把海岛变成半岛,是东山人民朴素而美好的愿望。

谷文昌曾说:“世上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必须不断前进。党要求什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为了让群众免受舟楫之苦,同时加强战备,巩固国防,扩大对外联系,促进东山的发展,谷文昌与县委、县政府的同志多方研究讨论,并反复听取群众和技术人员的意见,最终决定修一条海堤,把东山岛与大陆连接起来。

经过勘察设计,海堤从东山县八尺门至云霄县,这一段海水最深处10.9米,全长569米,外延公路1000米。初步测算,这项工程需投入普通工、船工、技工100万个工日,土、石、沙料近50万立方米,总投资200万元。这一方案得到上级的批准,并确定由国家投资,福州军区、龙溪军分区全力支持。1960年初工程动工,东山、龙海、云霄、诏安等县的民工、船工、技工,驻岛部队指战员、机关干部组成了浩浩荡荡的筑堤大军。谷文昌担任建堤领导小组组长,他经常到工地检查指导,参加劳动。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到1961年6月海堤竣工,海岛变半岛的愿望终于成了现实。沿堤修筑的高21米长4公里的渡槽,将云霄县的淡水引入东山,解决了东山人畜饮水、浇地用水等问题。

“文革”期间,谷文昌全家被下放到三明地区宁化县禾口公社红旗大队(今石壁镇红旗村)当社员。妻子觉得有些委屈,而谷文昌则说,当初南下时,我们的目的就是解放全中国,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个人的境遇又算得了什么?他把自己的境遇置之度外,引导群众科学种田,千方百计帮助生产队发展生产,使红旗大队亩产跃上新台阶。群众看着黄澄澄的稻谷满囤满仓,把谷文昌亲切地称为“谷满仓”。

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家批准立项的闽西北山区第一座中型水库项目——隆陂水库在宁化开工。动工7个月了,村村都抽调了劳力,可进展缓慢。下放在此的谷文昌,被县里“点将”担任了总指挥。

修水库的大半年,谷文昌与大家同吃同睡干同样的重活苦活,感动了全部技术员和民工,在他带动下,没人不拼命干活。有工友评价他:“这个老干部正气得很,从不计较个人荣辱,不管什么时候,总是把党性、把群众、把工作放第一位。”当年在隆陂水库工地医务室工作的医生董元芳说谷文昌是一个“铁打的人”,据董元芳回忆,当年谷文昌身体不好,经常咳嗽、发烧,吃不下饭,却坚持不让食堂另外为他做饭。董元芳看他经常饿着肚子带病上工地,拦也拦不住,只好为他打一支葡萄糖,帮他维持一点体力。民工是三班倒轮流交替,谷文昌经常是一人连三班,他认为,关键时刻领导在不在第一线大不一样。

经过全体建设者的艰苦奋战,隆陂水库提前建成,在防洪、抗旱、发电、改变生态环境、保障群众饮水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

谷文昌严于律己,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他曾定下“为官两原则”:“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哪怕排除万难也要做到;凡是对党威信有损害的事,哪怕再小也不能做。”

三年困难时期,谷文昌和县委的同志到困难较大的樟塘村蹲点,他们与群众吃住在一起,白天和群众一起劳动,晚上与群众一起座谈,共商抗灾和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原本就有胃病、肺病的谷文昌得了水肿病,身体虚弱的他还在坚持工作,随行的同志看不下去,偷偷找医生开了证明给他买来一斤饼干,他当即严肃批评并让退掉。他说:“我们要和群众吃一样的饭,受一样的苦,干一样的活,群众才会信任我们。”

谷文昌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搞特殊,不以权谋私。他要求子女不许揩公家一点油,不许沾自己一点光。1962年,谷文昌的大女儿没有考上大学。当年东山县的高考落榜生,绝大多数都由政府安排了工作,谷文昌的大女儿仅被安排为临时工。谷文昌开导女儿说:“总不能自己安排自己吧!年轻人应该多锻炼锻炼。”1964年,谷文昌调离东山时,有关部门提出将其大女儿转成正式职工,一起调到福州。谷文昌说:“省里调的是我,没有调女儿,给她转什么正?”大女儿一直留在东山工作,直到1979年才转为正式工。小儿子高中毕业符合招工政策想留在漳州,谷文昌偏要儿子下乡当知青,因为“我不带头,怎么说服别人”?小儿子想到东山下乡,他不同意,因为“都知道你是我儿子,会关照你,你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谷文昌大半辈子与林业打交道,从不沾公家一寸木材。二女儿结婚,想让谷文昌批点木材做家具,他严词拒绝:“我管林业,如果我做一张桌子,下面就会做几十张、几百张,我犯小错误,下面就会犯大错误。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从福州回到漳州,妻子提出买点家具,谷文昌买了竹凳、藤椅、石饭桌。妻子问他为什么不买点木制的,谷文昌回答说:“林业局长家一下子添了木制家具,外人会产生误会,我们也不能写个声明贴出去:这是买的。”

1981年1月30日,食道癌晚期的谷文昌在留下“埋骨东山”的遗愿后,与世长辞。在弥留之际,谷文昌仍叮嘱前来看望他的工作人员:“我这次到上海看病,得知木麻黄寿命只有七八十年。你回东山后一定要让林业部门想办法,抓好木麻黄的更新换代,否则将来东山百姓要再受风沙之苦了。”

1986年,东山县委为弘扬谷文昌精神,鼓舞广大群众继承其遗志,决定将谷文昌的骨灰安葬在当年他亲手建起的赤山林场。

2009年,谷文昌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谷文昌被评为“最美奋斗者”。


编辑:吴圆方 处室审核:吕志忠 校级审核:黄家红
新闻图片

主办单位:莆田第五中学 闽ICP备05007000号-1

学校信箱:ptwzbgs@163.com   邮政编码:351100

学校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棠霞街2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