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五中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材料【2024年第11期】
浏览次数:    时间:2024-11-25 08:54:23

【材料一】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下午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王博同志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提出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  

习近平指出,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围绕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文艺民主,支持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扎根生活、潜心创作,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习近平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重视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符合文化领域特点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机制,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政策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习近平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秉持敬畏历史、热爱文化之心,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预原则,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法规制度体系。  

习近平强调,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创新开展网络外宣,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文化成果。  

习近平最后强调,建设文化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加强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文化建设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干部配备、人才培养、资源投入等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材料二】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李强主持 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

 

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29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坚定改革信心,更好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主持开班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开班式。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具有划时代意义。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续写“两大奇迹”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也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宝贵经验。

习近平强调,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要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始终朝着总目标指引的方向前进,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习近平指出,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平等保护全体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改革方案的设计必须把握客观规律,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

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担负着推进改革的重要职责。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系统布局、谋定而动。

习近平指出,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顺利推进改革十分重要。要切实做好改革舆论引导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加强对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些重大理论观点的研究和阐释,特别是加强面向基层和群众的宣传、解读,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广泛凝聚共识,筑牢全党全社会共抓改革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大局意识,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和个人利害得失。

习近平最后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把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实到位,打好组合拳,切实抓好后两个月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李强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论述精辟、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对于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全面准确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大原则、科学方法,坚定改革信心、把准改革方向、强化改革责任、汇聚改革合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精准落地见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带着使命学、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深刻理解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创造性地抓好改革任务落实。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员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党员副主席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出席开班式。

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企业、高校,解放军各单位和武警部队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研讨班。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开班式。

【材料三】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习近平

来源:《求是》

 

今天进行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内容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的是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结新时代就业工作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和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思路和举措。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党对此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有效应对外部压力、内部困难特别是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在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就业工作规律的认识,积累了许多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党对就业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坚持扩大就业容量和提升就业质量相结合,坚持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坚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坚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等。这些经验十分宝贵,要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同时要看到,就业工作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稳增长、稳就业的压力始终存在;人口发展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以及经济数字化转型等趋势对就业的影响逐步加深,结构性就业矛盾不断凸显;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提升就业质量已经成为劳动者的迫切愿望。

党的二十大科学把握就业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着眼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大部署。在宏观层面,高质量充分就业主要包括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环境公平、就业结构优化、人岗匹配高效、劳动关系和谐等;在微观层面,高质量充分就业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不仅有活干,而且工作稳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职业安全等。当然,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大家依靠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不能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这里,我着重强调5点。  

第一,始终坚持就业优先。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不断细化优化社会分工,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要强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生产力布局对就业影响的评估,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

第二,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是当前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在于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力求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营造“职业无贵贱,劳动受尊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基层就业,同样出彩”等有利于就业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包容社会环境,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深入分析一些行业出现较大用工缺口的原因,找到有效补缺办法,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第三,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平稳。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着重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创业。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防止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落实就业援助措施,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做好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就业工作。

第四,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解决制约提升就业质量、扩大就业容量、优化就业结构的卡点堵点问题。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打造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专业化水平。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坚决破除影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第五,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规范新就业形态劳动基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在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

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增强工作合力。要加快建构中国就业理论体系,积极讲好中国就业故事,有效提升我国在就业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5月27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讲话的主要部分。

【材料四】

习近平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蔡奇出席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并讲话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社会工作取得重要成就。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强调,做好社会工作是全党共同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扛起政治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确保党中央关于社会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坚持管行业也要管党建,形成做好社会工作的强大合力;社会工作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政治担当,勇于实践探索,扎实履职尽责,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  

中央社会工作会议11月5日至6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  

蔡奇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蔡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加强社会工作、怎样加强社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根本原则、价值取向、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基础保障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蔡奇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把握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工作新局面。要把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分类指导,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促进新兴领域健康发展。继续抓好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和改革发展。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统筹推进为基层赋能和减负。扎实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做好人民建议征集,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社会工作的领导,落实政治责任,健全工作体系,建强社会工作者队伍,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李干杰主持会议。李书磊、陈文清、穆虹出席会议。  

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共青团中央、北京市、浙江省、广东省、陕西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部分企业、高校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材料五】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

来源:《求是》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我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新要求,中央财经委员会研究这个题目很及时、很重要。  

(一)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新的人口形势

我国长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当前,我们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人口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综合研判,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新的人口环境和条件。  

对于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

首先,要充分肯定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推行计划生育,是根据特定历史阶段的现实国情作出的重大决策,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及其带来的压力,有力支撑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人口增长和人口结构出现的新变化,党中央科学研判,及时调整优化生育政策,总体效果是好的,对此必须充分肯定。  

其次,要辩证看待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影响。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道路,人口转变速度快,人口减少来得早,但总体上是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的。人口减少会对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比如劳动力减少、消费投资动能减弱。同时,人口减少也有一些正面效应,比如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倒逼经济发展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总的看,人口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利弊兼有,不能只看一面,有些问题要长期看,不能急于下结论,既要反对“人口决定论”,又要反对“人口无关论”,趋利避害做好工作。  

再次,要正确认识人口红利问题。要看到,人口红利不仅与人口数量和结构有关,更与人口素质、经济政策及配套措施有关。我国现有人口和劳动力规模足够庞大,目前人口减少的体量有限,全民受教育水平持续提高,人口综合红利仍然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要看到,我国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发生在现代化完成之前,这会带来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要积极加以应对。  

(二)做好新时代人口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大原则

做好新时代人口工作,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国已经进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推动人口工作由调节数量为主向提升素质、稳定总量、优化结构、畅通流动转变,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打造高素质人力资源,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以系统观念统筹谋划人口问题。要树立“大人口观”,从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出发,深入研判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影响,在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时充分考虑人口变化因素,推动人口与财政、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生态、区域等政策形成系统集成效应。人口安全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底线要求,大国兴衰往往受到人口状况的深刻影响,要将人口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范畴加以谋划。  

三是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过去人口工作以“管”为主,今后工作覆盖面更广了、颗粒度更细了,要更加重视“引导”和“激励”的办法,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政府和社会协同治理转变。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形成有利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人口及相关领域公共政策体系,让人民群众在参与和支持人口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同时要避免“急就章”,匆忙出台一些易引发争议的举措。  

四是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做好新时代人口工作,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就业、就医、住房、养老等一体考虑,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三)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任务

第一,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要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适应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谋划,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增加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类型、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数字化赋能,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要全面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健康预期寿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和心理健康工作。要全面提高人口思想道德素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加强诚信建设,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提高全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第二,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健全托育支持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统筹配置0—6岁育幼服务资源,多渠道增加财力支持,国家财力要多支持相关公共服务。要显著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完善生育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全面落实生育假期,在政府、用人单位、家庭之间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担机制。完善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要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型婚育文化,推进婚俗改革,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

第三,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增加全社会劳动力有效供给。要稳妥有序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要稳定劳动参与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支持青年人创业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维护。保障妇女生育权益,增加妇女劳动就业。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第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支持养老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要增强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强化第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  

第五,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维护人口安全。要顺应人口转变新趋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消费结构升级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布局要考虑人口达峰和分布变化的影响。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完善人员编制、土地供应、财政转移支付、公共服务等与人口增减挂钩机制,支持人口和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要抓住人口减量发展蕴含的新机遇,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促进休养生息。要优化人口结构和分布,维护国家安全。  

做好新时代人口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建立健全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协调机制。坚持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将落实人口政策纳入相关考核。要加强人口统计与动态监测预警,完善人口和生育保障法律体系,构建中国特色人口理论体系。要做好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5日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  

【材料六】

习近平在视察空降兵军时强调 全面加强练兵备战 提高空降作战能力 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空降兵部队

 

新华社孝感11月5日电(记者梅常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日到空降兵军视察。他强调,空降兵部队在我军力量体系和作战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落实空军转型建设要求,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全面提高空降作战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空降兵部队。

深秋时节,荆楚大地层林尽染、景色宜人。下午3时许,习近平来到空降兵军机关,在热烈的掌声中,亲切接见空降兵军官兵代表,同大家合影留念。  

合影结束后,习近平察看了空降作战和保障装备,详细了解典型武器装备技战术性能,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得知这些年空降兵部队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习近平很高兴。他强调,要强化作战需求牵引,加强空降装备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设和实战化运用,构建新型空降装备体系。  

随后,习近平参观了空降兵军军史馆。该军是一支历史厚重、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革命战争年代历经战火硝烟洗礼,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国威军威,和平建设时期出色完成一系列重大任务,涌现出一大批英雄集体和英模人物。习近平仔细观看展陈,认真听取讲解。他叮嘱大家,要用好红色资源优势,教育引导官兵把光荣传统弘扬好,争做新时代英雄传人。

在听取空降兵军工作汇报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空降兵部队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他强调,要牢记职责使命,增强备战打仗意识,把军事斗争准备抓得又紧又实。要把握现代战争空降力量运用特点和规律,更新空降作战思维理念,创新作战样式和兵力运用方式,把空降兵部队独特优势发挥好。要抓好基础训练和重难点课目专攻精练,立足复杂困难条件加强全要素、成体系、实案化训练,加大同其他军兵种部队协同训练力度,推进战训深度耦合,提升联合指挥、联合行动、联合保障能力。  

习近平指出,要贯彻体系建设思想,统筹加强空降作战力量建设,全链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体系形成作战能力。要加强新质战斗力建设实践探索,运用先进科技成果为空降兵部队建设赋能增效,牵引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要聚焦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扭住空降作战核心能力,落实好“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确保如期实现既定目标。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空降兵部队建设谋划设计,把目标图、路线图、施工图搞科学。  

习近平强调,要扎实抓好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把政治工作威力充分发挥出来,为空降兵部队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深化政治整训,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锻造政治坚定、能力过硬的坚强党组织,严肃查处官兵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确保英雄部队始终纯洁光荣。要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大力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加强实践磨砺和摔打锤炼,培养空降兵特有的血性胆气。要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要求,严格教育管理,保持正规秩序,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各级要坚持重心下移,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满腔热忱为官兵排忧解难,激发广大官兵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积极性,齐心协力开创空降兵部队建设新局面。  

何卫东等参加活动。  

【材料七】 

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鼓足干劲奋发进取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新华社武汉11月6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鼓足干劲、奋发进取,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

 11月4日至6日,习近平在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和省长王忠林陪同下,先后来到孝感、咸宁、武汉,深入博物馆、农村、科技和产业创新平台考察调研。

4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展出的秦律十八种表明,早在2200多年前,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就已成体系。习近平详细听取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介绍,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5日上午,习近平前往咸宁市嘉鱼县,首先到潘家湾镇十里蔬菜长廊考察。深秋时节,这里仍然满目青翠、生机勃勃。习近平走进田间,察看蔬菜长势,详细询问蔬菜品种、种植技术、销售等情况。他强调,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他勉励当地干部群众走科技之路、质量之路、品牌之路,把蔬菜种植这个富民产业进一步做好,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随后,习近平来到潘家湾镇四邑村,先后走进村养老服务驿站、党群服务中心,察看养老设施和便民惠民服务情况,了解村级组织运行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等工作。他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抓住“一老一小”这个重点,更加精准有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

在村民熊成龙家,习近平仔细察看家居生活,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了解生产、孩子就业创业、家庭收入、养老医疗等情况。听说这些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农民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有保障,习近平很高兴。他希望一家人继续努力,把生产、生活搞得更好,把孩子培养好,让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离开村子时,村民们热情欢送总书记。习近平对大家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希望乡亲们在党组织带领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让特色产业更有效益,把村庄建设得更美,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5日下午,习近平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观看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成功案例展示和科技创新成果,了解推进科技创新的举措,同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深入探讨交流。他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协同发力,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断建功立业。

6日上午,习近平听取湖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湖北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习近平指出,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围绕重点产业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多叫得响的品牌。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习近平强调,湖北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深化区域合作,有序优化产业布局。深化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

习近平指出,湖北要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扛牢粮食生产责任,抓实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挖掘特色产业和多种经营潜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治理,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各项工作。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

习近平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把更多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线路,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习近平指出,要紧紧围绕抓改革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既勇于开拓创新又持之以恒抓好落实,既敢拼敢闯又善于团结协作,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强调,今年还剩下不到两个月时间,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要进一步抓紧抓实,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何立峰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编辑:吴圆方 处室审核:吕志忠 校级审核:黄家红
新闻图片

主办单位:莆田第五中学 闽ICP备05007000号-1

学校信箱:ptwzbgs@163.com   邮政编码:351100

学校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棠霞街2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