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促进“双减”后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准确把握学校教学工作动态,充分发挥莆田市中学历史林建明名师工作室作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决定开展2022年5月挂校帮扶、送教下乡暨主题教研活动活动。参加对象为市县(区)教师进修学院(校)高中历史专兼职教研员、莆田市高一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莆田市林建明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市直、城厢区、荔城区高中校高一历史备课组组长、莆田三中全体高中历史教师。
本次活动由莆田市中学历史林建明名师工作室成员龚哲山主持,主要有三个议程:1.公开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执教教师1:龚哲山 莆田第五中学;指导教师1:徐建花 莆田第五中学;执教教师2:林娟 莆田第十二中学;指导教师2:林建明 莆田第五中学)2.讲座:《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家国情怀与地方课程融合研究》(主讲人:陈威凡 莆田第三中学)3.评课、省普教室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家国情怀与地方课程融合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MJYKT2021-101)研讨。
莆田第五中学的龚哲山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准确到位的分析,通过构建知识结构高度概括了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用语言描述把各种教学手段贯穿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中渗透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既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激发学生搞好合作探究和研究性学习,尊重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课本知识内容结构的角度出发,来发掘其中的目标价值。本课的亮点在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视频资料合理运用以及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成就上图片资料的直观再现。在立足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莆田第十二中学的林娟老师在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运用视频和教材史料,让学生理解掌握了近代科学家们捍卫真理,坚持科学的精神和取得的重大成就。启蒙运动则作为本课重点,以理性的觉醒—启蒙运动为主题,通过“探寻启蒙之源”、“感受理性之光”、“书写璀璨成就”、“继燃启蒙之火”等环节,充分结合课内外史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思想成就和影响。整节课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模式,还在教学中培育了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历史核心素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课。
莆田第三中学的陈威凡老师做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家国情怀与地方课程融合研究》的讲座,从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在落实家国情怀存在的问题、利用地方课程教学的必要性、解决的方案四大方面,分析了在使用统编教材过程中,既要落实五大核心素养,特别是容易被忽视的家国情怀,又要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如何利用地方课程,精心选择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乡土素材,立德树人,培养家国情怀。最后陈老师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展示解说。为统编教材的教学中利用地方课程实现家国情怀的落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令人受益匪浅。
莆田第五中学的龚哲山老师就省普教室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家国情怀与地方课程融合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MJYKT2021-101)进行了阶段汇报小结。龚老师指出:1.理论创新。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国情怀教育与地方课程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家国情怀教育不能牵强附会,只有在学生了解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家国情怀教育才能落到实处。2.形式创新。把握好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创新载体和形式。统筹学校、地方资源,整合社会力量;组织重大纪念活动,开展主题教育;发挥地方课程的教育功能,引导感悟中华文化;用好地方报刊、影视等大众传媒,增进家国情怀。3.课堂创新。有好课堂,才能有好教育。以地方课程为载体,创设走向主体间性的课堂教学,强化师生之间共同拥有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积极转向既能看见教师又能看见学生的主体关系的思维模式,构建有知识、有理 想、有信仰、有生命的课堂。 4.研究方式创新。在研究方式上改变原有的学校个体研究,整合“十校联盟”的优质资源,在省教育学院、省普教室的引领下,以莆田五中为核心,创新“联盟研究”的新模式。
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历史组长林炳勇老师主持了评课研讨。听课的每个老师都进行精彩的发言,中肯且全面地对这两堂示范课进行了点评,既表示了对两位教师的肯定与赞赏,同时也指出了课堂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用心地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让在座的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活动的最后,林组长表示,两位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呈现让他看到了“卧虎藏龙”、充满希望的高中历史教师队伍,也对全市历史教师寄予了厚望,并向大家提出了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希望此类教研活动能够丰富、充实教师们的生活,教研工作作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主要渠道,希望教师们不断在教研中学习成长、提高素质。
此次活动旨为全市优秀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充分发挥莆田市高一历史学科中心组的团结合作精神,促进教师钻研业务、勇于创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也为全市历史教师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让他们能更快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迅速成为专业的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