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五中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材料【2021年第1期】
浏览次数:    时间:2021-01-14 19:47:09

【材料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全文如下。

在全党开展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现了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任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为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现就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继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要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年至少举办1期读书班,列出专题,集中学习研讨。党员领导干部要列出年度重点书目学习,每年至少到分管领域、学校等基层单位或所在党支部讲1次专题党课。党员要按时参加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上党课,通过学典型案例、听理论宣讲,增强学习效果。

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坚持集中培训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组织教育与自我提高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党员、干部要把党章作为必修课,经常学习对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领导干部任职培训,要把党章作为必学内容。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安排1次党章集体学习,党支部每年组织1次党章专题学习交流。强化对党忠诚教育,落实主题党日制度,坚持和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加强党规党纪教育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督促党员、干部强化组织观念,做到“四个服从”。就近就便用好红色资源、党性教育基地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前行动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教育,让党员、干部学习了解党成立以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三、开展经常性政治体检。把政治体检作为党员、干部自觉打扫思想政治灰尘、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的重要途径,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用足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及时检视整改违背初心使命的各种问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经常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查找自身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能力、廉洁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领导班子还要针对巡视巡察、干部考核、专项督查反馈的意见,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重大事件、典型案件,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集体讨论查找问题。针对检视查摆的问题,立查立改,从具体事、身边事、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改起,整改情况在适当范围内公开。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党支部委员之间要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交流思想、相互提醒、相互帮助。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制度,切实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起来。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或者党小组组织生活,虚心听取意见,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把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整改工作同党员、干部政治体检中查找出来的问题整改结合起来,保证整改到位。

四、推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敢担当、善作为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素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忠实履行职责,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健全重大突发事件领导班子应急处置机制和党员、干部应急动员发挥作用机制,推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引导党员、干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重大斗争中经得住考验。加强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培训,强化实践锻炼,提高干部打硬仗、解难题、防风险的能力。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具体措施,坚持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突出实干实绩考察考核干部,及时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建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推行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组织党员立足本职、担当尽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干部担当作为情况作为结合巡视巡察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的重要内容。对不敢面对问题、触及矛盾,工作长期没有实质性进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领导班子,对庸政懒政怠政的领导干部,对解决群众困难“推拖绕”的党员、干部,依规依纪依法予以问责。

五、聚焦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调查研究贯穿工作谋划、决策和执行全过程,贯穿发现和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过程。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要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当前正在做的事情,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每年研究确定若干重点调研课题。领导干部要结合分管工作领题调研,自己撰写或主持起草调研报告。调研结束后,领导班子要研究分析问题症结、提出政策措施,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招硬招。坚持问题导向,哪些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哪些方面调研,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就重点在哪个环节调研。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有时限。加强调研统筹,改进调研作风,防止扎堆调研、作秀调研,不增加基层负担。

六、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要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制定年度民生实事计划。采取适当方式公开方案、进度和结果,接受群众评价和监督。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建立基层联系点,联系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各层级联系点一般不重复交叉。领导干部每年深入联系点至少1次。围绕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联系点工作,了解社情民意,帮助建强基层组织、谋划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推行党员志愿服务,组织党员结合实际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和引导在职党员到工作地或居住地党组织报到为群众服务。把联系服务群众与经常性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教育引导群众、组织凝聚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七、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具体化,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重点纠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装样子、做选择、搞变通,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特别是漠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文开会不切实际,落实工作重“形”不重“效”、重“痕”不重“绩”,督查检查考核大范围要台账资料,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要表格等问题。通过明察暗访、监督举报、重点督办,严肃查处典型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每年要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纠治情况进行自查,加强督促整改。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新动向进行梳理,作为下一年度纠治重点任务,持续深化整治,防止反弹回潮。

八、开展常态化专项整治。开展专项整治是解决工作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抓手。聚焦动摇党的根基、阻碍党的事业的各种问题,列出重点、集中整治。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综合分析民意收集、信访反映、巡视巡察、调查研究等方面情况,每年确定若干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加强部门联动、上下互动,整体推进问题解决。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对问题较多的地区和单位重点查访,对专项整治不力或搞形式走过场的严肃批评、督促改正。

九、督促党员、干部遵规守纪、廉洁从政。督促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党员领导干部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等,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落实领导干部插手干预重大事项记录制度,确保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自查自纠,驰而不息改进作风。注意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全面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完善政策规定,引导和督促领导干部主动规范、自我规范。对新任职党员领导干部及时开展廉政谈话。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以案明纪、以案为戒、以案促改。

党委(党组)要负起主体责任,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工作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指导,推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加强考核评估,通过听取意见、随机查访测评,了解党员、群众评价,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上级党组织要派人列席下级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专题学习研讨会等,加强具体指导。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走在前、作表率,既抓自身又抓下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动全党形成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


【材料二】

胸怀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

2018521日)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0日至22日在江西考察,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更大功夫,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下更大功夫,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初夏时节,赣江两岸郁郁葱葱,欣欣向荣。20日,习近平在江西省委书记刘奇、省长易炼红陪同下,深入赣州市的企业、农村、革命纪念馆,就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考察调研,实地了解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进展情况。

20日中午,习近平乘机抵达赣州,首先考察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展厅,习近平认真听取企业生产经营和赣州稀土产业发展情况介绍,详细了解我国稀土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发技术、应用情况以及生产加工中采取的环境保护举措。在生产车间,习近平仔细察看包装自动检测线、高性能烧结炉等设备生产运行情况,同现场工人亲切交流。习近平对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致力科技创新、注重生态修复的做法给予肯定。他强调,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项目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央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在此集结出发,踏上漫漫征途。20日下午,习近平转乘火车来到于都县,瞻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察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原于都县城东门渡口,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在纪念碑前,习近平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三鞠躬。他缓步绕行纪念碑,仔细察看基座上的浮雕,深情缅怀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纪念馆内,习近平听取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情况介绍,在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前驻足察看,同大家不时交流,回忆当年的历史。他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今天,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依然要靠全党全国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

在纪念馆一楼,习近平会见了于都县的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习近平动情地说,革命战争年代,江西人民为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照顾好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的老红军、老同志以及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习近平祝愿他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纪念馆外的广场上,热情的群众闻讯赶来,高呼“总书记好!”“总书记辛苦了!”习近平对大家说,现在我们正走在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往开来再出发!

于都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气候特点,适宜发展蔬菜产业。习近平来到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走进蔬菜大棚,了解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正在劳作的乡亲告诉总书记,产业园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发展模式,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户均年增收近万元。习近平表示赞赏。他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后的日子会更美好。

随后,习近平来到梓山镇潭头村,察看村容村貌。红军烈士后代、退伍军人孙观发看到总书记来了,率一家老小热情邀请总书记到家里做客。在孙观发家,习近平仔细察看厨房、卧室、后院和厕所,对他家住房和卫生改善状况表示欣慰。随后,习近平同孙观发一家和当地镇、村干部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关切询问他家收入怎么样、儿子儿媳在哪里就业、孩子在哪里上学、孩子在学校吃得好不好,家里还有什么困难和愿望。大家对总书记说,这些年全村109户贫困户都参与了蔬菜产业发展,村里还建起了就业扶贫车间,乡亲们既能外出打工,又能在家门口就业,照顾老人和孩子,既有土地流转收入,又有务工收入,贫困户还有分红收入,95户贫困户已经脱贫。习近平听了十分高兴。他强调,我这次来江西,是来看望苏区的父老乡亲,看看乡亲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老区能不能如期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再加把劲,着力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促互生。要把乡村振兴起来,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要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使乡村的精神风貌、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风气都焕然一新,让乡亲们过上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

离开村子时,乡亲们聚集到村口,纷纷向总书记问好,有的村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习近平同大家亲切握手,祝愿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幸福美满。

21日下午,习近平在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先后发言。

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指出,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际形势日趋错综复杂。我们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统筹研究部署,协同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

习近平就做好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提出8点意见。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二是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支持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更多鼓励原创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缓解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四是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加强同东部沿海和国际上相关地区的对接,吸引承接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五是扩大高水平开放,把握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优质产能和装备走向世界大舞台、国际大市场,把品牌和技术打出去。六是坚持绿色发展,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环境建设和治理,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七是做好民生领域重点工作,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八是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加大对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持力度,研究提出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强统筹协调。

习近平强调,党中央即将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出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抓好落实、抓出成效。今年是基层减负年,各地区各部门要将此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真抓实干的作风建设,让广大干部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中部地区崛起的伟大事业中来。

22日上午,习近平听取了江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江西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赣南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进展给予肯定,希望江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习近平强调,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要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走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路子。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习近平指出,要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改革重点,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农业农村改革、社会民生领域改革上抓创新、抓落实。要充分利用毗邻长珠闽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习近平强调,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对就业困难人员及时提供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确保他们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理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习近平强调,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进群众感情,践行群众路线,锤炼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当好人民勤务员,为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要把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继承和发扬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丁薛祥、刘鹤、何立峰等陪同考察并出席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部六省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材料三】

“近平同志提出要‘进万家门,

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

——习近平在福州(

采访对象:王文贵,1941年2月生,福建福清人。1984年10月任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1993年任福州市委副书记。1996年任福州市委副书记兼政协主席。2000年任福州市政协主席。2006年退休。

采访组:邱然 黄珊 陈思

采访日期:2017年6月2日

采访地点:福州市芳沁园

采访组:王主席,您好!1990年,您是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习近平同志当时从宁德调到福州工作,这个过程您最熟悉,请您讲一讲。

王文贵:1990年,我在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上,有一天福州市长通知我说,近平同志从宁德地委调到福州市工作,让我去接他过来。于是,1990年4月22日,我和我的秘书,还有市委一个副秘书长,3个人坐了一部车到了宁德。在宾馆住下之后,我给近平同志打电话,想约个时间去拜访他。他说:“目前还有点交接的事情在处理,我们明天早上在路口会合就行了。”

当天下午快4点的时候,近平同志大概是把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他给我打电话说:“老王,我现在有时间了,要不你过来坐一下?”我就到他宿舍去了,坐了一会儿,谈了一下。他向我询问了一些福州的情况,我大致给他作了介绍。

谈到工作方法时,我很坦诚地提了一条建议。我说:“我们希望以后每周有一个工作计划。原来的时候,每周都没有计划,所以从星期一开始,就会碰到很多具体问题。比如,组织部本来今天已经安排了开会,突然间市里又有会要开,我们这个会就只能取消了,可是人都已经通知到了,怎么办呢?又有的时候,我通知开会,200多人来了,书记又突然通知开常委会,我又不能不去。时间上的冲突给工作造成了很多不便。没有计划,就造成了统筹方面的很多问题,造成了我们没有任何自主权。工作安排不好,最后还是要怪我们。”

近平同志听后,点点头说:“各人有各人的领导风格。”后来,他到福州以后,每周都会制定计划,提前安排好一周的工作,我以为他是采纳了我的建议。后来我了解到,其实他在宁德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第二天是4月23日,我们就要启程去福州了。近平同志也不知道是定在这天走,而且之前他也没有跟宁德的社会各界说他要调走的事,他怕很多人来送他。但消息还是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漏出去了,我们离开宁德市委的时候,发现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老百姓,有的人还拎着一篮子红色鸭蛋送给他。这个地方有个风俗,给出远门的人送行,要给他带染成红色的鸭蛋,图的是吉利、平安。

近平同志和送行的老百姓握手道别,老百姓依依不舍,祝福他一路平安,很多老人就像他的长辈一样,叮嘱他好好干,多多注意休息、保重身体,关切之情溢于言表。我那时候已经当了五六年的组织部长,迎来送往的官员有很多了,但是这种情况,我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那个时候,我也深深地被他和老百姓之间真挚的感情所打动。

我们到福州市的招待所住下,市长来和近平同志见了面,下午就召开了福州市干部大会,处级以上干部,各民主党派人士,还有一些老同志参加会议,会上宣布了省委组织部任命近平同志为福州市委书记的决定。随后,近平同志即兴作了讲话。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近平同志在讲话中说:“大家不要期待我提什么口号,我也不提口号。各机关部门就按工作的正常情况干。”此外,他还对老同志们、对福州过去的工作作了充分肯定,并对廉政工作、老干部工作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晚上,近平同志和我们市委几位领导一起吃了便饭,参加的有市长、副书记、我、市委秘书长、接待办主任,我们几个人吃的是四菜一汤,边吃边谈工作,氛围很好。福州市当时的情况是,前面的书记刚刚调走,市委市政府面临换届。因此,近平同志来到福州以后,就要筹备换届小组会,再加上日常的事情很多,调研工作也很多,担子很重。班子商议,接下来由我协助安排近平同志的住处,之后陪他下去调研。

采访组:给习近平同志安排住处的过程是怎样的?请您具体讲讲。

王文贵:近平同志来福州以后,市长跟我商议给他安排住的地方。刚好在他来之前,市里盖了一个小区,其中有几座楼拿给市委安排,市委的各级领导和很多同志已经全部安排住里面,市长就叫我带近平同志到这个小区看看。

我带近平同志看了以后,问他:“这房子怎么样?”

他说:“还不错。”

我说:“习书记,你可以看看,但我个人建议你不宜住在这里。”

近平同志对我这句话感到很奇怪。他说,“老王,你带我来看,又说我不能住在这里,这是为啥?”

我说:“习书记,我很为难。市长让我带你来看,我肯定要听领导的话。但是,我个人仍然建议你最好不要住在这里,因为这个小区的房子在你来之前就已经全都分配好了。如果你突然插进来,整个方案全都会变,最后可能会产生一些矛盾。所以,我认为你不宜来住。”

近平同志笑了起来,他说:“老王,你这个人很忠厚啊!”

我说:“习书记,我就跟你讲心里话。”

他说:“好的,老王,我听进去了。”他就放弃了这个新建的小区。

后来,我又带他去看了厅级老干部住的一个小区,那边有一位老同志搬走了,正好空出来一套房子,两室一厅,在四楼,没有电梯,是那种老式的居民楼,条件也比较一般。

我说:“习书记,跟老同志住在一起,不一定方便,我感觉你住在这里会有个问题——老同志恐怕会有很多事情找你。”

他说:“没关系,我不怕。”

后来,近平就住在了老干部小区,他在这里跟退休老同志相处得很融洽。

看房子之后的第二天,我陪着近平同志到市区里走了一下,熟悉地形,让他直观地了解一下福州市。之后举行换届筹备会议,召开民主党派会议、老干部会议,还有部队的一些事情,下去调研,近平同志就开始忙起来了。

近平同志对民主党派工作非常重视,做得也很好,这和他父亲一样。他对部队工作也非常重视,因为他也是部队出来的,所以和部队相处得非常好。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经常下去调研,您也曾陪同他一起去过。请您讲讲你们第一次调研的过程。

王文贵:1990年5月18日,近平同志上午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中午吃完午饭,没有休息,我和几位工作人员就开始陪他到县里去调研。连着3天,我们走了3个县。首先到了永泰县,那个地方当时还不通公路,我们是坐船过去的。永泰和闽清都是贫困县,条件非常差。闽侯县因为离福州近,条件还是比较好的。

我从当组织部长开始,就有一个写工作日记的习惯。日记本上记录了我们那次的大概行程,我们那次下去一共看了14个乡镇,调查了乡里面的基本情况,了解了人才培养问题。近平同志调查得很细致、很全面。他到村里看了村民的生活情况,当时村里遇到台风灾害,他视察了灾情,看了一个果园、一个硅铁厂和一个贸易中心市场。他很关心教育事业,每个县的一中都看了,小学和幼儿园也都看了,对教师待遇、办学环境等问题都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还考虑到移民区群众的生活,亲自到移民区跟群众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视察期间,他白天看,中午也不休息,吃完午饭就和县委书记谈话,有时也找主管领导、老干部谈。晚上,他就组织五套班子(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开会。

我们下去的时候,每天都吃得很简单。当时我也不了解他,不知道他爱吃什么,而且这方面我也不太懂,不太周到,没有做任何准备。我们就是按照当时的规定,四菜一汤。那时我想,近平同志既然是北方人,肯定爱吃面食,所以我就要求主食要有米饭,也要有馒头,或者面条也可以。其他的要求我就不敢再提了,因为我当时对近平同志的工作作风多少有些耳闻,不敢要求安排得太好,怕他批评。我们当时住在县招待所里,条件很差。因为招待所都是对外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来住。

这次调研期间,我们这几位同志和近平同志就熟悉了。他给我们讲他插队时的故事,他说他那时候最想的事情就是能吃得饱饱的。我当时就想,他小小年纪就独自一人在陕北插队,真是不容易。

近平同志在永泰和闽清两个贫困县跟干部们座谈时,还谈到:“我在陕北插队7年,来到福建工作以后,在贫困地区宁德干了2年。比较深的一点体会就是,越是贫困地区的干部和群众,越应该淡化贫困意识,增强信心,以自力更生为出发点,搞好工作。”

他还对基层干部说:“在贫困地区工作,你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不比经济发达地区的干部少,但你们取得的效果不一定比他们好。所以,我看干部,就是看你们是不是付出。”这些山区的干部们听了这番话,都很感动。他们觉得,习书记对贫困地区的基层干部非常理解。

近平同志还讲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要想当官,就不要想发财;你要想发财,就不要想当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讲话很朴素,很容易让人接受,不讲很多理论,不摆大道理,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话。而且,他在3个县讲的话都不一样,都是结合各地的特点来讲的。

在永泰县,是我第一次听近平同志讲到“绿水青山”四个字。他说:“永泰的地理环境就是山区,是福州的后花园,你们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必须保护好环境,一条河也不能污染。山上的树林、果树要管理好。你们永泰的发展方向就是绿水青山。”

现在,在近平同志当年清晰的定位下,永泰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好,旅游业发展得也非常好。比如青云山,就是永泰比较早的旅游景区。农业和林业方面,永泰有李子树,有毛竹,还有其他树木,林业资源很丰富。而永泰的企业就是和农业配套的,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工业。

初次和近平同志在一起工作,他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好,工作细致深入,生活简朴,作风扎实。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来福州工作前后,您是组织部长,请您讲讲他做干部工作的方法。您自己有什么体会?

王文贵:近平同志配备干部能做到知人善任,要求我严格把握组织原则,严守全面考核干部关。近平同志主政福州的时候,我这个组织部长非常好当,没有一个人来找我走后门,风气非常好。其实越是这样我就感到责任越重。

近平同志对提拔干部非常讲规矩。他到福州以后,就定了一条:所有的干部提拔,配备到哪个班子,他都不会干涉提名,但是组织部必须拿出3个符合条件的人,把名单拿给他。这3个人,近平同志会一个一个和他们谈话,谈完以后,又把我们叫过去讨论。这个人怎么样,有什么特点,适合不适合。

而且,近平同志不仅和提拔的干部谈话,我们市里所有的正处级以上干部,无论是提拔还是犯错误、退休,他都会和他们谈话。这在之前是没有过的,提拔的干部,大家抢着谈;犯错误的干部,没人愿意谈。以前,我作为组织部长,是很苦的,凡是提拔的干部,会一开完,领导都已经和他们谈好了。但是,犯错误的干部,都没有人谈。离退休干部,也没有人谈,只有我们组织部捡“剩下”的谈。到了近平同志这里,他把这个状况都改变了。平时的时间安排不过来,他还会抽出业余时间,下班后或星期天,和退休干部谈话,和犯错误的干部谈话。

退休干部,经过和他谈话,会觉得自己虽然退休了,但书记不仅没有“人走茶凉”,还亲自谈话,说明自己还是组织的一员,以后还能发挥作用,这样他们的失落感相应地也就减轻了。

干部犯错误,近平同志都是把他叫来,很细心地找他谈话,讲到人心里去,让人心悦诚服。犯错误的干部,和近平同志谈过话以后,都有良好的表现。近平同志把他们为什么犯错误、哪个方面对自己要求不够、今后要怎样做,都帮助他们剖析清楚,督促他们进步。这也让他们觉得,组织还是很重视自己,并没有抛弃他们。

近平同志来之前,我当组织部长有许多为难之处。我执行组织的决定,调动干部,都要我自己出面,所以谁不满了,都可以骂我。近平同志来了以后,凡是班子里作的决定,他从来不让我出头,都是他自己出面做工作。所以,在他手底下工作,我最有安全感。像他这样的一把手,实在是可遇不可求。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到福州工作后,市委班子在他的带动下,形成了“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请您谈谈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和事例。

王文贵:市委形成“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和近平同志的工作特点是分不开的。他非常勤政,每周安排完工作以后,会尽可能按照计划来做工作。批改文件,包括处理一些很麻烦的问题,他都是及时完成。当天的事,他一定要当天做好,绝不拖延。另外,他做事很有规律。举个例子,如果有干部约他谈话,他一时没有时间处理的,就会叫秘书把人名全部记下来,每周日休息的时候,再拿出半天时间,约这些干部谈话,有时候一口气谈一二十个,事情简单的,几分钟谈完;事情复杂的,谈得久一点。所以,干部们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习书记从不推诿,即使当时没时间,他也会一直记着,主动约请,从不“欠账”。

关于近平同志“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实例,那几年确实太多了。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年,省委、省政府在开发区开了一个现场会,对一些具体工作提出了要求。中午的时候,刚刚吃完饭,近平同志不休息,就把大家召集起来研究如何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区发展问题的决定,并且以极高的效率,在当天的中午就形成了一个文件。近平同志干工作的节奏就是“今日事,今日毕”。今天能解决的事情,他绝不会拖到明天。

还有一个例子。1991年,连江有一个部队要搬到福州来,涉及很多具体问题。比如,部队驻地前面的那条路排水能力不行,一到下雨天就成了一条河;随军家属的安置问题、子女就学问题,等等。问题反映到近平同志那里,他马上就到部队调研,把问题全都调查清楚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就全部办好了。他表示,部队的事情要特事特办。

后来,他在福州市办的3个经济开发区,也都以马上就办的原则,有什么事情立刻解决,绝不拖沓、绝不推诿,所以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都非常快。

3个开发区,是3种发展模式。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政府主导办的,福清经济开发区是华侨主导办的,还有一个福兴经济开发区是农民主导、乡镇办的。后来我们发现,农民主导的开发区,建设速度最快,发展也最快。1991年,近平同志在马尾开会的时候,就以这个话题谈了开发区建设的事情。他表示,开发区的事情也要“特事特办”“马上就办”。

近平同志提出“真抓实干”,是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前。他要求我们真抓实干,他自己首先做到了,他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真抓实干的。

举个例子。近平同志到福州以后,需要面对的以前积累的问题很多,上访的人很多。他针对这个问题作了一个变革,把老百姓上访改成了官员“下访”。他考虑,如果按照目前这种情况,一个人一个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还不行的话,就要形成长效机制。

他规定了一条:每个月,由领导分工,到县区去负责接访。而且这个事情,他不只是安排下去,他自己也带头搞,带各个部门的人到下面去解决问题。他这样一做,层层都效仿,所以在他任上,上访的人就很少,即使有,很快都解决了。

近平同志还提出来:要经常去了解群众的事。怎么了解呢?他提出了四句话: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他要求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照此去做,把群众的事情在基层解决好。

近平同志到福州以后,发现有关部门特别是一些权力部门“吃拿卡要”成风,有好处就办,没有好处就不办。而且,有的事情办起来很繁琐,比如房地产开发,前前后后要盖将近200个公章,跑很多部门才能办成。

为了有效杜绝“吃拿卡要”,也为了方便市民办事,他于1990年下半年提出并开始实施“一栋楼办公”——把20多个单位都集中安排进一个服务中心大楼里,每个单位都设一个服务窗口,所有的项目、所有的手续,在一栋大楼里就能解决。这样,就有效缩短了办事行程,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服务中心建立起来以后,近平同志还多次去视察,他看到哪个窗口排队人多,就会了解情况,问相关领导为什么这里排队的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找出问题症结,马上调整改进,提高办事效率。

近平同志建起的这个服务中心,刚开始很多有权的单位不愿意进去。因为在自己独立的“一亩三分地”上,很多项目是否收费、收多少费,都是自己说了算,可以揩不少油水,市民不交就办不成事。比如办个证,工本费要多少;办个手续,收多少钱;搞个图纸,图纸要收多少钱。搬到服务中心,都在统一的平台上,受到统一的监管,就收不到那些不合理的费用了。不过,他们不愿意搬进去也不行,就像在宁德坚决清理违规建房一样,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近平同志毫不妥协。从那时起,我们福州的同志,见识了他的敢于担当,见识了他坚强的党性原则。最后,在他的督促下,该搬进去的部门,全都搬进去了。这个服务中心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建立,到现在规模更大了,成为全市的服务中心。

今天回顾起来,近平同志主政期间,福州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因为办事效率高,项目引来的多。这个“一栋楼办公”的服务中心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平同志给服务中心里面办公的所有部门规定:无论市民还是外商,无论找哪个部门办事,只要手续齐全,符合规定,限你多长时间内必须解决,没在规定时间内解决的,就要写报告解释“为什么”。这样一来,办事就很顺畅。很多外商到了这个服务中心,因为相关部门都在,找谁都找得到,该办什么事都可以办,效率自然就高了,人们心情也舒畅了。

回顾我和近平同志共事的这几年,总体感觉就是,他的思想很开阔,看问题很有前瞻性。他提出的“3820”工程,在我们最初看来,20年的规划实在是太长了,可能是后几任领导才会面对的问题,但他却为此花了很大力气去规划,搞问卷调查,与各方面专家座谈,还在街道发放了10000多份问卷,做了1000人以上的调研。

现在,20年已经过去了,福州全面实现了“3820”工程的规划目标,每一项指标都是刚好达到或非常接近,没有相差或超过很多的情况。可见近平同志当时所做的工作是非常切合实际,也是非常科学准确的。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当时与外资企业是如何打交道的?如何协助他们落户福州,又是如何坚守原则的?

王文贵:在近平同志任职的几年当中,福州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超过20%,引进的很多项目都是他亲自谈的,因为我当时分管改革开放工作,所以他谈的这些项目我都参与过。比如东南汽车、冠捷电子、南方铝业等。

上面讲的这几家企业落户在福州,直接能解决万人以上的人口就业,间接带动的就业,估算起来就是几倍的量了。比如东南汽车一来落户,后面陆陆续续建起了70多个配件厂,同时仓库、物流、产业链全都带动起来了。

为了让外商投资更加顺畅,近平同志每个月都要召开外商台商现场会。并且,他把每一个项目都分配到一个副市长或一个常委来负责,责任到人。比如分给我的是冠捷电子,企业有什么事情都会来找我,我们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到会上进行讨论。

近平同志对外商很讲原则,他经常说,能给你办的,一定给你办,谁不给你办都不行;不能做的,一定不能做,说破大天也没有用(说破大天:北京话,说到天上去)。比如税收问题,已经在政策上有优惠了,但是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幅度;有的项目可以免3年的税收,有的项目规定是5年,但超过额度就不行了,否则,福州也贴不起。地价可以给外商便宜一些,但是也不能低于国家的规定,况且福州市还要付给老百姓征地补偿。

还有很多问题,近平同志都坚守底线。在环保问题上,他从来不让步,比如我们有一家外资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苯,这种东西会影响人体健康,近平同志就要求这家企业必须达到环保标准,对工人也要做好防护,对他们的健康不能产生任何危害,如果做不到就得停产。再有,工人的工资都要有保障,严格监督执行,不能低于一定的标准。还有,外商里面有很多华侨,他们会提出一些干部提拔的意见,甚至试图影响人事问题,近平同志对此是绝对不允许的。

采访组:您和习近平同志既是老同事,又是好朋友。请讲讲您和他之间交往的一些小故事。

王文贵:近平同志完全没有官架子,绝不高高在上,他既是我们的好领导,又是我们的好同事,和大家的关系一直很融洽。1992年,近平同志还到我老家去过。我的老家在乡下,他到我家很放松,一点也不拘束。

1993年,我到深圳办事,拜访习老。老人家留我吃饭,饭前闲聊,我说:“习老,我看您这么大年纪,身体还这么好!”习老很幽默,也很直爽,他站起来说:“我一辈子没有整过人,没有害过人,当然身体很好了!”老爷子这么幽默,逗得我们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

吃完饭之后,习老很开心地跟我合了影。之后,习老对我说:“你是市委组织部长,平时要好好教育习近平,督促他好好工作。”

我笑着点头答应,心里想:“我虽然是市委组织部长,但也不好教育市委书记吧!”

回到福州之后,我把习老的话转述给近平同志。近平同志一听,笑了起来,他说:“我爸爸这话说得对,如果有什么该说我的,那也不该客气啊!”

近平同志调到浙江以后,我只要到浙江,就会去找他,他都乐意见我,叙叙旧,谈谈心。他到上海工作以后,我们也有联系,时不时谈谈工作和生活。

他到中央以后,我主动和他联系就比较少了,特别是他当了总书记和国家主席以后,我觉得就更不能打扰他了。现在,他日理万机,他的时间就是给全国人民服务的时间,耽误一点可了不得!


【材料四】

中国制度面对面

治国安邦倚重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如何保证公平正义?

2020年5月28日,万众期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表决通过,将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编撰过程历经几代人,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和侵权责任编7编正文,以及附则,共1260条,涉及每个人从孕育到死亡的所有方面权益,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可以说,民法典的诞生,就像把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在法治中国征程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人类制度文明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70多年来,从颁布婚姻法到形成2万多部法律法规,从强调严格执法到建设法治政府,从设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署到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普法运动到建设法治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恢宏图景不断绘就,法治中国建设伴随着时代号角阔步前行。

法治建设显成效

法官,在人们印象中大都是在法庭上正襟危坐,手握法槌定分止争。然而,有那么一群法官需要时常走出法院大楼,背着国徽去开庭。在高山峡谷、雪原草地、田间地头、海岛渔村,都能看到他们主持正义的身影。这些基层法官身后的国徽,彰显的是法治的尊严和公平,映照的是中国法治建设的点滴进步和成效。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首先废除国民党旧法统,从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新法制。我们有过法制建设的筑基搭台,也有过法治不彰的沉痛教训,有过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也有过司法改革的艰难破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探索中日臻完善,全面依法治国在实践中铿锵前行。

法律体系已成形。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第一道工序”,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已有法律270多部、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1.2万多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基本实现有法可依。

法治政府稳推进。行政机关是执法的重要主体。在我国,大约80%的法律、90%的地方性法规和几乎所有行政法规的执法工作,都是由行政机关来实施。政府执法的效果,关系到法治能否落到实处。现在,《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设定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各级政府公正严明、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已经树立起来。

司法改革彰正义。司法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是法律实施的核心环节。70多年来,司法体制与新中国一同进步、日益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得到有效保障,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成效明显,一批冤假错案沉冤昭雪,阳光司法让公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网站公开的文书总量超过9500万篇,访问总量超过450亿人次。

法治观念入人心。《秋菊打官司》《被告山杠爷》《阳光下的法庭》……这些颇具知名度的法治题材影视作品,是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的时代注脚。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真诚信仰。1986年以来,我国开展全面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已连续实施了7个五年普法规划,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广泛普及,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明显增强。

新中国的法治大厦,是在法制废墟和人治积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历程充满艰辛,成就影响深远。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实现了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的历史性飞跃,完成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国家治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法治道路坚定走

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上,法律在定国安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历史、文化、地域、习俗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不同的法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华法系、欧洲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等。当苏联、中国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后,形成了社会主义法系与资本主义法系两大阵营。

法治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属性。与资本主义法治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分权制衡等理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主义法治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由于指导思想、经济基础、组织原则、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差别,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法治模式。

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还必须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相适应。独特的法治传统、独特的具体国情、独特的现实问题,决定了我国的法治建设必定要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国情,内外兼收,在实践中探索开辟的崭新法治道路。

植根实践,艰辛探索。“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正确的法治道路书上抄不来,别人送不来,凭空想不来,只能靠自己走出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很多法治原则和成果,都来源于实践的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重大制度设计。比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色。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领导人民遵守、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己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又比如,近年来我国出台电子商务法、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就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这条道路是70多年来法治建设实践和经验的集中反映,是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发展在法律领域的具体体现。

我国法治道路从无到有,是从一片荒芜中走出来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其他国家有益的法治成果十分必要。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司法机关的设置,以及宪法、婚姻法、土地法、刑法等主要法律的制定,都是借鉴苏联的做法,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搭建起了法制框架。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活动大大拓展,我们也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济和其他领域的法治经验,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为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法治保障。正是撷他国法治之精粹,才使我国法治建设获得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启迪。

树高千尺,根深沃土。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虽然人治的根子非常深厚,但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如何驾驭人类自身这个重大课题。韩非子的一句名言流传至今:“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自成体系的成文法典;秦朝统一中国后,制定的法律规范已涉及立法、行政、民事等诸多方面,可谓“秦皆有法式”;汉唐时期,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典,尤其是《唐律疏议》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周边国家效仿的典范。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的宝贵资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丰厚滋养。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我们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充分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保障作用,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同时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形成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道路千万条,管用第一条。纵观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治道路,在法治问题上不存在最优模式,也不存在标准版本,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唯一正确的法治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法治中国进行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500多部,推出司法体制改革举措100多项……进入新时代,法治建设按下快进键,法治中国成为响彻神州大地的嘹亮号角。

朗朗乾坤存正气,法治中国再出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作出顶层设计,从制度上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设法治中国,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快形成完备的“五大体系”,不断提升法治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宪法为本。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颁布实施的,即“八二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所有的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不得超越或违反宪法。在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上,这次全会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使一切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都依法得到撤销和纠正,对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立法为先。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是法治的“最先一公里”。现在,我国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下一步着重抓住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这个关键,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废释并举,努力使我们的法律立得住、行得通。同时,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拓展,不断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尤其是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使立法适应国家各方面发展的需求。

实施为公。汉代《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法”:“平之如水,从水。”意思是不偏不倚谓之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感知法治建设的一把尺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把公平正义这一价值追求贯穿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规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严格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防止出现“选择性执法”“倾向性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律师制度,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耀人民心田。

监督为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马克思曾说:“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的实施部门,不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才能依法独立进行公正裁决。近年来,各地普遍建立的防止干预公正司法的一系列制度规定,为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法干预和影响司法活动划出了“红线”,使“托关系”“打招呼”等插手具体案件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全社会也必须增强法治观念,特别是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应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杜绝“让别人守法,自己走后门,搞不正之风”的特权思想,自觉接受监督。

公元前1776年,人类第一部成文法《汉谟拉比法典》铭刻在石柱上这样的文字:“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3000多年过去了,这部法律的条文已在历史的演进中失去效力,但其中透射出的一些法治精神至今仍受人敬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承载着亿万人民对公平正义的美好追求,在法治强国之路上不断谱写新篇章。


【材料五】

乘势而上 狠抓落实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1月7日至8日,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柱架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作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给教育系统带来了一场大考、连环考、压茬考。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推进教育“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果,教育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重大进展,教育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扛过了大疫大考,经受了大风大浪,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增强了教育自信,推动中国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会议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新形势、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新目标、新要求。教育系统要在认识上找差距,在工作上找短板,在措施上找弱项,在落实上找问题,在安全上找盲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抓好工作落实。一是认真学习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强化使命意识。要把握大势、胸怀大局、结合实际,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必然性,自觉服从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强化宗旨意识。要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问题。三是推进改革成果系统集成,强化协同意识。要善于从整体上看待和理解问题,善于从系统的观点和结构的角度去解决问题,以更宽广的视野来深化协同。四是切实推动实际问题解决,强化担当意识。要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打破思维定势和工作套路,找到真正的问题,创造性应对问题。五是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强化风险意识。要绷紧安全发展这根弦,树立底线思维,掌握战略主动,提高应急处突能力,筑牢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铜墙铁壁”。

会议指出,2021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教育系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开拓进取,为“十四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一是深入实施“百年行动”,提升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质量。要完善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加强语言文字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抓好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为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加科学的导向、更为多样的资源、更加灵活的方式。三是打好服务能力跃升攻坚战,推动教育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把教育看作新发展格局中的优先要素,全面振兴乡村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终身学习体系,重新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函数。四是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要深刻认识深化教育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高水平编制教育“十四五”规划,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落地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全方位高水平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要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要求,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地位待遇。六是提升保障能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千方百计巩固4%成果,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全面深化依法治教,为教育事业发展打造一个稳固的大后方。

会议要求,要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专业化能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践行一线规则,坚守安全底线,加强宣传引导,将落实落在初心使命上、落在政治方向上、落在实事求是上、落在战略全局上、落在具体问题上,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编辑:沈锦泉 处室审核:王渊 校级审核:黄家红
新闻图片

主办单位:莆田第五中学 闽ICP备05007000号-1

学校信箱:ptwzbgs@163.com   邮政编码:351100

学校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棠霞街2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