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2018年09月30日 15:00:00 来源: 《求是》2018/19 作者: 李景田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上关心关注中国的人士不禁要问:这些巨大的成就和变化究竟是怎样取得的?只要回顾一下40年来走过的历程,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过去40年,靠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大踏步走在时代前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骄傲自豪、信心百倍。在新时代把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继续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我们党靠什么把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就是靠科学的指导思想,靠党的思想领导。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些重大理论成果,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根本性问题,贯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主题,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下进行的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制定出一系列大政方针,指引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握时代脉搏,着眼发展大局,制定出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作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判断,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遵循。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我们党不断明确改革的目标方向。党的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并且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使我们党对新的历史方位的把握更加准确,深化改革的目标方向更加明确。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党制定了分“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的战略,并且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实践充分证明,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要把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刻也离不开党的政治领导。
三、我们党坚持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针对实践的需要和出现的矛盾,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作出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部署,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从农村改革起步,逐步拓展到企业改革、市场改革、教育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各个领域,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各方面重大决策和部署,坚决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与新的时代条件相适应的制度体制,有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通过设立经济特区、扩大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等方式,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多个领域改革方案,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改革难题。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党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实施“七大战略”、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扩大“引进来”的同时,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对外投资持续增长,“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APEC、G20、中非合作论坛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世界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开辟了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突破了改革开放中的重重难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勃勃生机。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四、我们党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高超的智慧,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改革开放的航船破浪前行
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从来都是在风浪中前进的。改革开放40年来,曾出现了许许多多来自国际国内的风险挑战,我们党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处变不惊,果断应对,成功化解了危机,战胜了挑战。1989年,我们党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平息了政治风波,维护了大局稳定。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我们党顶住了压力和冲击,牢牢站稳脚跟,粉碎了西方敌对势力让苏东剧变的“多米诺骨牌”传导到中国的企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党沉着应对,采取多方面有效举措,克服了负面冲击,稳定了国内市场,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在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8年南方罕见雨雪冰冻灾害等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面前,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精神,把千难万险踩在脚下,把灾害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实践充分证明,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只要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能够克难制胜、化险为夷,任何激流险滩都阻挡不了改革开放的航船破浪前行。我们党始终是全国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顶梁柱、主心骨、掌舵人。
五、我们党以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用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造福人民,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坚持党的领导,最终目的是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目标取向。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改革开放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出台每一项政策、作出每一项决策,都要充分考虑能不能为人民群众带来实惠、会不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制定计划规划,都要把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推进每一项工作,都要让人民群众更满意、更欢迎。经过40年的努力奋斗,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实实在在的全面提升。实践证明,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事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才能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六、我们党以伟大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党要发挥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好改革开放,就必须把自身建设好。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纪律上、制度上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下大气力解决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党的各方面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显著提高。党的各级组织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推动发展、促进改革、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密不可分,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着眼点,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会长)
【材料二】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林钊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018-10-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了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只有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才能真正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民族,也是最注重道德教育的民族之一。“教”表达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育”强调的是品行和德性的养成。《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说的是把培育高尚品德作为为人在世最高价值追求。《孟子》有言“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说的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有道德追求。在传统的价值观念里,不重视道德培养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立德与树人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立德是方法,树人是目的,立德是过程,树人是成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借鉴中华民族优秀教育传统,重申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赋予其符合时代发展和当代国情的新内涵,是民族复兴语境下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立德树人,就是要求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技术创新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极端重要性,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优秀的技能,更需要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修养、健康的人格品质。当前中国教育也存在着只重知识技能传授而轻道德价值培养的现象,导致虚无主义、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甚至“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成为很多大学生的追求。我们必须认识到,那种家国情怀淡薄、责任担当缺失、德行操守败坏的“人才”,就算技能再高,也只是“没有灵魂的专家”,他们绝不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目标。
立德树人,就是明确人才培养才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使命。教育以育人为本,但是不够科学的机制体制却使得教育偏离了育人这个本质目标。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唯分数、唯排名、唯升学的“指标导向”,素质教育、综合教育、价值教育往往流于空谈;高等教育则重论文、重项目、重头衔,致使教学作为高教的中心环节被严重弱化。以立德树人为教育事业的核心,要求把育人的中心任务融入教育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执行之中,贯彻到学生管理、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德建设、教学改革等各个环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凡是不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回答的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事业必须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明确了这个目标,也就明确了坚定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是立德的基本内涵。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也是所有共产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钙”,只有把理想信念作为道德的最高内涵贯穿教育全过程,才能塑造有信仰有力量的民族未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民族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素来是中国人最认可的大爱大德,只有厚植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立志扎根祖国,报效人民,教育才能实现百年树人、一树百获的实效。
【材料三】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09月16日 09:00:00 来源: 《求是》2018/18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刚刚闭幕的全国教育大会是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教育工作开创新局面的一次全局性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取得的新成就,系统阐释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深刻回答了教育事业发展中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意蕴深刻、内涵丰富,体现出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教育事业规律性的认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即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些方面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的凝练概括,也是面向未来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做好以下重要工作: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教师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材料四】
以优秀共产党员为标杆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28日 01 版)
伟大的民族需要英雄精神的滋养,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的力量。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追授黄群、宋月才、姜开斌、王继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一光荣称号,是对黄群等四位同志先进事迹的充分肯定,是对英雄模范精神的大力弘扬,为新时代的奋斗者确立了学习榜样、树起了价值标杆、注入了精神力量,必将激励和感召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许党报国,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是党员应有的样子,优秀共产党员更是他们中的佼佼者。黄群、宋月才、姜开斌3位同志面对台风和巨浪,挺身而出、英勇无惧,为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王继才同志三十二年如一日,抱定“守岛就是卫国,国安才能家宁”的坚定信念,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践行了“一生守岛,直到守不动的那一天”的生命承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他们的岗位虽然不同,人生之路也迥然有别,但他们身上却共同闪耀着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芒,共同展示着不同岗位上共产党人的样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从革命年代的“人民英雄”,到建设岁月的“建设标兵”,再到改革时期的“改革闯将”,回首我们党97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正是因为有一批又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不断涌现,以“有形的正能量”激励全党同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以“看得见的哲理”感召亿万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今天,朝着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目标,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尤需以优秀共产党员为标杆,将榜样典型的感召力量融入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将英雄楷模的引领作用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之中,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创造新业绩。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以优秀共产党员为标杆,就要向黄群、宋月才、姜开斌、王继才同志学习,学习他们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恪尽职守、担当有为的敬业精神,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境界,淡泊名利、清廉自守的道德情操,使之内化为精神操守,外化为行动力量。以优秀共产党员为标杆,就要与榜样对标,以榜样为镜,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觉悟,崇尚英雄、见贤思齐,争当先进、锐意进取,用严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榜样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让我们以优秀共产党员为标杆,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奋发有为,推动“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奏响新时代奋斗者的英雄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