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 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发展
王永康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0日 07 版)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的建党初心、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全国一样,陕西省西安市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中首要的是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西安要完成好做大经济总量和提高经济质量的双重任务,应更加自觉地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打造“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坚持协调并进,构筑大西安都市圈,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增长极;坚持绿色发展,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融入城市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打造国际宜居生态城市;坚持开放引领,建设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打造国际重要门户枢纽;坚持共享美好,建设幸福和谐西安,打造人民满意城市。
加快追赶超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习近平同志对陕西工作作出的“追赶超越”科学定位和“五个扎实”工作要求,为西安开创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根本指引。我们要在补齐短板、加固底板中激发动能、增强后劲,跑出加速度;在补短扬长、延长长板中实现争先进位、后发崛起。当前,落实“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就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抢抓新机遇、构建新格局,以国家中心城市标准定位西安,全面构建大西安都市圈,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形成“三轴三带三廊一通道多中心多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以打造“全球硬科技之都”为目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先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全力打造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航空制造、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文化旅游等为主的支柱性产业。
补齐民生短板,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时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一是紧扣关键点,守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底线。目前,西安还有2万多贫困户、5万多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较大。我们将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确保2018年全面脱贫,从2019年开始巩固脱贫成果,确保2020年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205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二是抓住着力点,办好改善民生实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努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是找准切入点,鼓励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加强党委、政府与市民沟通互动,以“烟头革命”“厕所革命”“行政效能革命”为切入点,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牢记为民宗旨,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的能力水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更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推进工作重心下移,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是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在倾听人民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二是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做到心中有底气、手中有办法、脚底有路子,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三是把纪律挺在前面,驰而不息纠“四风”、正作风,不断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加大对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炼就过硬作风,更好为民履职、为民担责、为民服务。
(作者为中共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
【材料二】
向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社论)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05日 01 版)
科学的理论,跨越历史闪耀真理的光芒;伟大的思想,超越时代激发信仰的力量。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在德国特里尔城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位“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英名和事业长存于世,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深情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真理力量,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必将进一步推动全党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将进一步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向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是致敬一种伟大的人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为了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他颠沛流离而初心不改、贫病交加而矢志不渝;为了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他毕生忘我工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他满腔热情、百折不挠,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马克思既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革命家,他的崇高信念、坚定意志和不懈奋斗成就了他的伟大人生。
向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是致敬一种光辉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这一科学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充分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充分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习近平总书记从九个方面,深入阐释了新时代如何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要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就需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进入新时代,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考验,中国共产党人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将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执着努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就一定能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
【材料三】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发言摘编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11日 07 版)
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不断深化研究宣传,推进贯彻落实。
准确把握鲜明主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大会的主题,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大会内容和精神的高度浓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作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明这场攻坚战已到决战阶段,必须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要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继续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全面理解主要成果。党的十九大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判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从新时代中国国情出发,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集中阐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重大论断、重大思想、重大理念,有力推动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三是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总结了过去5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为实现伟大梦想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等等。
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发展方向,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勾画了蓝图,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是党的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好,是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必须在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懈奋斗。
深刻认识新思想的历史地位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 陈 理
党的十九大的一个突出亮点和重大历史贡献,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
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伟大实践既是伟大思想产生的沃土,又是伟大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的重大理论成果,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使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一系列全新理念和重大举措深刻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课题,为破解当代人类发展难题、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 姜 辉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赋予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体现社会发展连续性进步与阶段性飞跃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进行实践和理论双重探索的历史承续,又是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期和历史机遇期顺时驭势实现的历史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的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历史交汇期的发展新要求、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环境的新变化等,规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其中,历史性变革是进入新时代的鲜明体现,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进入新时代的决定性因素,历史交汇期的新任务、新目标明确了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任务,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环境新变化标志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丰富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历史过程,具有丰富内涵。从奋斗主题看,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从强国目标看,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从人民期待看,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从初心使命看,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从国际地位看,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打破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的路径依赖,为发展中国家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向与路径。
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国家行政学院院委委员 谢春涛
习近平同志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论断,为党的十九大提出和确定新思想、新方略、新目标、新部署提供了前提和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研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并据此确定治国理政方略,进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结果。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尽管没有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问题,但我们党对人民的诉求是什么、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在哪里清清楚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之所以发生转化,是因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了巨大发展,很多产品的生产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内生产总值居于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用品短缺状况已根本改变。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但我国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难以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分析,准确把握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及其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新要求,对于认清和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其中,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之一。这一思想的其他内容以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十四个坚持”,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分析密切相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先用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用1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次没有像过去那样设定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等指标,而是全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这是围绕正确把握和处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战略安排。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 姚景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社会条件。
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创新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实力持续跃升,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2013—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在年均上涨1.9%的较低水平。
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主动引导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型升级成效明显。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服务业现价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2013—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2.7%。5年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9个百分点。新的区域增长极、增长带逐步形成,对全国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日益突出。
新动能成长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新主体快速增加,各类市场主体总量5年增加70%以上。2017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百万件的国家。新模式、新业态方兴未艾。我国创新指数名列全球第二十二位,在中等收入国家中排名首位。
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共赢多赢的合作新局面正在形成。201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规模有望重回世界首位,服务进出口规模继续位居世界前列。双向投资达到新水平,吸收外资质量提高。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话语权不断提升。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美丽中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5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9%,主要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2017年完成造林面积736万公顷,全国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6万平方公里,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0.8%。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城市空气状况趋于好转。
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人民群众更多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5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下降0.17。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新时代意蕴
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 郭广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为之奋斗的历史使命。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战略部署,赋予其新时代的丰富意蕴,为我们党实现历史使命提供了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
新时代书写实现历史使命新篇章。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同时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践行初心、实现使命的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接续奋斗的过程,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要求,从而不断书写新的篇章。从致力于救亡图存、通过浴血奋战使中华民族站起来,到擎起改革开放大旗、通过艰苦创业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再到党的十九大吹响强起来的进军号角,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写实现历史使命的新篇章。
新时代赋予实现历史使命新内涵。实现历史使命需要科学战略指导。科学判断历史方位、及时完善发展思路并作出新的战略安排,是我们党牢牢把握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对中国由富起来向强起来飞跃的战略谋划,为党在新时代实现历史使命作出了顶层设计。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继续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实现历史使命必须有新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使命自觉,就是一代又一代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越是接近目标,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如果不付诸行动,再宏伟的蓝图也会落空。将蓝图变为现实,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实现伟大梦想敢于进行伟大斗争、努力建设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伟大事业,尤其是要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为此,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
深入理解和把握新征程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原党委书记 韩 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从此站了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华民族富了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极不平凡的砥砺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强起来。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征程的“新”,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顺利实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这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最直接、最现实的依据。
新征程的“新”,体现在实现战略目标的时间节点提前。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将原先计划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到2035年完成,将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
新征程的“新”,体现在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的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让人民过上更高水平的物质文化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还要让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都越来越有保障;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征程的“新”,体现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正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紧扣时代使命,适应新矛盾新要求,展现新气象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