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共产党人应做现代君子(大家手笔)
舒大刚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精神支撑,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如何做人做事的思想,尤其是儒家提倡的君子人格对于今天的共产党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换言之,共产党人应做现代君子。
在儒家看来,君子首先必须有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主要体现在对“道”的执着追求上。孔子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提出,君子应“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把“志于道”摆在首位。这些都说明了“道”的重要性。其次,君子必须以仁爱为怀,并且具有智慧的头脑和勇敢的精神。孔子认为,“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里,孔子其实提出了作为君子的三种“达德”:仁、智、勇。有了这三种“达德”,便可以对人豁达、见事不惑、临危不惧。再次,君子必须有不可动摇的原则,信守道义。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亲疏厚薄,只是按照义的原则去处理。“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这些话说的也是君子要信守道义。君子也要志趣高尚、重义轻利。一个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当然就是一个志趣高尚、仁民爱物的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都是要求君子志趣高尚、重义轻利。
当然,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人格中的一些要求并不完全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但是,当代共产党人还是可以从中汲取营养,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借以加强党性修养,做现代君子。共产党人当然也要“志于道”,应该“忧道不忧贫”,这个“道”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党人也要讲究“仁”,这个“仁”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人民充满大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也要信守道义,这个道义就是党性要求、纪律规矩、党内法规;共产党人更要志趣高尚,远离低级趣味,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儒家提倡的君子人格,与习近平同志提出的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要求是有一定联系的。儒家认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一个人成功与否,与其是否坚持“修身”密切相关。“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慎独”,讲的都是君子如何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儒家提倡的“勿意,勿固,勿必,勿我”“言必信,行必果”“言忠信,行笃敬”“君子成人之美”“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今天共产党人为人处世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它提醒共产党人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共产党人做现代君子,关键是要做到“三严三实”。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三严三实”,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君子人格的要求,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为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
(作者为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材料二】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7·26”重要讲话精神)
石仲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17年08月24日07: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7·26”重要讲话),对加强党的建设作出许多重要论述。他强调:“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同志在我国发展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下对全面从严治党发出的新号召和动员令。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了重大成就。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在全面从严治党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继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呢?这是因为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决不能因为取得重大成就就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全面从严治党仍然必须向纵深发展。
党面临的执政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决胜阶段和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叠加,各种风险隐患集聚,我们前进的路上有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党面临的执政环境相当复杂,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也相当复杂。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在这样的执政环境中,我们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我们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有力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如果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时就沾沾自喜而不思进取,我们党就不可能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
从根本上解决党内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内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是多方面的,包括怎样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新形势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使广大党员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怎样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怎样解决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党的领导弱化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问题;等等。党内存在的这些深层次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解决这些问题也决非一朝一夕之功。比如,当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虽然已经有了“起势”,但还没有形成“定势”;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优势”,但还没有达到“胜势”。这就需要乘胜前进、顺势而为,继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防止已经初步解决的问题反弹回潮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已经初步解决的问题有可能反弹回潮,这是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些老问题死灰复燃、反弹回潮的隐患依然存在。2017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工作报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也指出:有的部门和单位,无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问题禁而不绝,潜入地下的享乐奢靡和公款吃喝等老问题依然存在,隐形变异的腐败现象还在潜滋暗长。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不能因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如果我们让已经初步解决的问题死灰复燃、反弹回潮,那就会失信于民,我们党就会面临更大的危险。只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才能防止已经初步解决的问题死灰复燃、反弹回潮。
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
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尤其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把思想建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在新的发展阶段,思想建党要注意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思想理论建设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我们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尤其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是把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进一步用坚定理想信念炼就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要根本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防止已经初步解决的问题反弹回潮,必须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入手。理想信念问题具有长期性,即使一时解决了,也不等于永远、彻底解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摆在重要位置。
把制度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在新的发展阶段,制度治党尤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在总的指导方针上继续坚持标本兼治,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标本兼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治标不松劲,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既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在新的发展阶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继续坚持“标本兼治”,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二是把党内政治生活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问题。一段时间,管党治党之所以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没有严明的纪律规矩。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几年努力,党内政治生活有了新气象,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使管党治党走向严紧硬。三是把反腐败斗争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努力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新形势下,党中央决定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整合反腐败力量,制定国家监察法,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这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任务。
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是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再次向全党作出的郑重宣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管党治党的认识不断深化,从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到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再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都体现了党中央对管党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是由党的性质和担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保持先锋队的特质永不变色,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就要同一切影响先进性、弱化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这就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再号召全党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在于广大人民。“四风”等不良风气如果不坚决刹住,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离开,败坏党风政风,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厚植党的执政基础,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党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是由“四个伟大”的有机统一决定的。习近平同志在“7·26”重要讲话中提出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四个伟大”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离开建设伟大工程,就不可能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以更大力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新形势下,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好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呈现鲜明特点
展现我们党强大的人格力量(新知新觉)
熊亮华
党的作风建设是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切入点和着眼点。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的十八大刚结束,中央政治局就作出八项规定,以作风建设拉开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序幕。此后,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继开展,我们党不断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党的作风建设呈现出一些鲜明特点。
突出重点、抓住要害,点准穴位、打准靶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的每一个重大举措都有鲜明的主题。这就使作风建设不是泛泛而谈、浮在表面,而是点准穴位、打准靶子。比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改进作风这个主题,改进作风又以反“四风”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突出问题导向,解决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把合格党员的标尺立起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正是因为问题找得准,作风建设才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坚持从中央做起,层层立标杆、作示范。习近平同志指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的鲜明特点。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率先制定八项规定,带头围绕落实八项规定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政治局常委建立联系点并全程指导,深入联系点与群众谈心。对“三严三实”的要求,中央政治局首先当好表率,自觉把“严”和“实”的要求体现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上,体现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体现到严格要求自己上。在党中央的示范、带动下,各地方各部门在开展作风建设时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层层立标杆、作示范。
见事见人,既抓思想引导又抓行为规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一方面注重加强理论武装,促使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党性;另一方面注重深入查摆剖析,制定整改措施,督促党员、干部自觉整改。无论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坚持见事见人、知行合一,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坚持边学边查边改,不断让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让行动自觉深化思想自觉。这一鲜明特点,使作风建设抓得实、做得深、走得远。
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紧密结合,形成强大监督合力。加强作风建设,既靠组织管理,也靠群众监督。比如,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每逢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纪检监察部门都通过下发通知、督导检查等,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纪检监察部门还设立各种举报平台,开门搞监督,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同时,注重强化外力推动,让群众参与和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方面的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都不是虚的,只要发现问题必定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形成了高压态势。
驰而不息、环环相扣,形成长效机制。很多作风问题出现反复甚至愈演愈烈,症结就在于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相继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公务用车改革等一系列制度,发布实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还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就将解决问题与建章立制相结合、健全制度与执行制度相结合,推动作风建设标本兼治。
(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