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党建文化
王 弘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上升期,党建文化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党的各项工作推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构党建文化,有助于塑造政党形象,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并凝聚党内外力量。
党建文化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特征,又具有独特的党建特征
党建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自身建设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类文化观念的总和,作为一套观念体系,其内涵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观念、组织观念、行为观念、价值观念、标识观念等五个方面。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观念。它是党建文化的核心内容,包含党的指导思想、最高理想、纲领路线等。二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观念。中国共产党有着高度的组织性与纪律性,而这种组织性与纪律性,是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中所呈现出的最重要的文化观念之一,它强调个人利益必须服从组织利益,必须践行党纲、遵守党纪等,是确保全党步调一致、意志统一的最重要思想保障。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为观念。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作风文化,强调在工作中要用理论联系实际,要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要不断进行自我批评,以及发扬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四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念。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念体现在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为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它是在道德层面上对党的思想观念、组织观念、行为观念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最伟大的精神品格。五是中国共产党的标识观念。党徽、党旗、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等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标识符号,其蕴藏的文化意义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标识观念,能够激发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与使命感,党的标识观念是党建文化中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内容。
党建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态,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特征,又具有独特的党建特征。首先,党建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变革性。党建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社会实践的产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党建文化继承了优秀的政党传统,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和民族烙印。而随着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党建文化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变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出时代性和灵活性。其次,党建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开放性。党建文化的独特性在于,它包含了党的政治信念和政治追求,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化所不具备的特征。同时,党建文化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与外界社会和其他组织交流的过程中,党建文化不断影响其他社会文化,并积极从中吸取精华。最后,党建文化具有统一性和个体性。党建文化具有统一性的核心宗旨,是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坚决遵守党的政治纲领,提升党建文化认同度。此外,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又要求党员个体要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和创造力,以促进党建工作有效开展。
党建文化不断被建构的过程,也是政党形象不断被塑造的过程
党建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政治组织文化,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具体而言,党建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有助于塑造政党形象、有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有助于凝聚党内外力量。
党建文化有助于塑造政党形象。政党形象是政党的软实力,对其塑造需要依托党建文化。党建文化不断被建构的过程,也是政党形象不断被塑造的过程,党内和人民群众评判政党的形象,都会将党建文化作为最基本依据,换而言之,党建文化是政党形象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正是包含着中国共产党思想观念、组织观念、行为观念、价值观念、标识观念的党建文化,通过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规范党员的行为、陶冶党员的道德情操、激发党员的使命感与荣誉感,加强了党的自身建设,塑造出了党优质的执政形象。
党建文化有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政党执政必须依靠执政文化的支撑,作为执政要素中的精神软件,执政文化对政党执政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深厚的执政文化,政党的执政将变得苍白无力。党建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执政中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套关于党自身建设的系统化观念体系,体现出了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想、执政路线。可见,它是党执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可以从自身党建文化的建构中不断吸取执政经验、汲取执政智慧,从而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完成党的历史任务。
党建文化有助于凝聚党内外力量。党建文化的主要意义是培养党员共同的价值理念,并能对党员行为进行有效规范,而且还能协调党员与党员、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党内整合,让全党上下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使之能为了共同的政治信仰而一起努力奋斗。同时,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党建文化,也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赢得了他们的支持。总之,党建文化能够凝聚党内外一切力量,这对于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党建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化的系统工程
党建文化要想在党自身建设的各个环节中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对其进行建构的时候,就必须坚持树立先进的党建文化理念、吸收优秀的文化精华、重视党建工作经验总结、构建科学的领导机制,并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
树立先进的党建文化理念,提升文化建构自觉。要加强党建文化建设,就必须要树立起先进的党建文化理念,即要让全党充分意识到,党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党建文化为文化先锋旗帜,引领和弘扬先进文化,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全党还必须深入学习党建文化的具体含义、基本特征与任务,要掌握党建文化的建构规律,不断提高党建文化建构自觉性。应敢于主动担当,在遵循党建文化建构规律的前提下,自觉地推进党建文化建构,自觉地学习、弘扬、实践党建文化所包含的思想观念、组织观念、行为观念、价值观念、标识观念。
吸收优秀的文化精华,不断充实党建文化。党建文化的建构,应遵循“继承中发展,融合中创新”这一文化发展基本规律。党建文化的建构,不但要展现出当代文化精髓,而且还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融合西方文化中的合理内容,只有如此,才能使党建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历史性、世界性。脱离当代文化,党建文化就会与当前的时代、社会脱节,不能与时俱进,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脱离传统文化精神,党建文化就会显得陌生,无法被全党和全社会所理解、认同,排除西方文化精神,党建文化就变得狭隘、保守,无法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因而,党建文化在建构过程中必须保持开放性、包容性,要根据自身的建设需求理性地吸收所有优秀文化的精华,从而保持自己的先进性。
重视党建工作经验总结,立足实践开展工作。党建文化不是空洞的文化符号,也不是脱离实际的理论内容,它是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执政中,对党建实践经验进行不断总结、升华后才收获到的精神产品。所以,全党上下必须重视党建工作经验的总结,必须意识到党建文化的建构是立足于实践经验的。只有不断总结党建实践经验,才能有效充实党建文化的内涵。
构建科学的领导机制并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党建文化的建构涉及到诸多方面,其中打造科学的领导机制和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是党建文化顺利完成建构的根本保障。党建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化的系统工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而人力、财力、物力的有效配给与运作,需要有一套科学的领导机制作为保障,一旦缺乏科学的领导机制,党建文化的建构就会处于无序状态中,丧失有效的组织力。同时,必须提供足够的经费作为保障,为党建文化建构提供所需要的硬件、软件建设设施。只有如此,才能够为党建文化的建构奠定组织基础与物质基础,从根本上保障党建文化事业的顺利推进。
(作者为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材料二】
知识分子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孙来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广大知识分子要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自己的文化职责,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识分子要积极回应社会期待
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有不同的特点,但维护社会道义、引领社会风气是所有时代先进知识分子共有的特点。中国社会对知识分子一直有着强烈的道德期待,知识分子也一直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担当。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又推动着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精神,又离不开每个人的道德担当。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精英,人民群众对其寄予特殊的道德期待。
人民群众对知识分子的道德期待,主要是期待知识分子能够以高尚的人格示范他人。对于这种期待,大多数知识分子主动回应、不负众望。然而,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名利的诱惑,面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影响,有的知识分子变得浮躁不安,道德让位于名利,专家变为了“砖家”。对此,每个知识分子都要自我警醒。习近平同志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社会的精英,知识分子要积极回应社会的道德期待,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捍卫者、实践者。这是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同志希望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
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知识分子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自觉认同以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为前提,以维护价值共识为基础,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为己任。
深刻认识重大意义。当代中国正在经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也正在遭遇传统、现代、后现代等“时空压缩”、多期叠加的社会矛盾。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必然带来利益诉求的复杂变化,也必然引发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思想隔膜和观念冲突。当前,思想文化领域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富裕与贫困等之间的碰撞与冲突。历史表明,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恰逢其时,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知识分子应站在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
积极维护价值共识。当代中国人思维活跃、思想解放,并不缺少个人想法,缺少的是共同想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词、24个字、3个层次的概括,代表了13亿多中国人的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吸收了社会各界关于价值观的研讨成果,考虑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的要求,是我们党为了凝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所作的精辟概括。对于这一重要价值共识,知识分子应积极维护。近年来的实践也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作为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发挥着强大的“精神黏合剂”作用。
大力推动大众认同。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不仅应体现为自己在内心里真正接受,而且应体现为在研究、宣传上积极作为,从而推动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一旦形成这种价值认同,就会使人们形成共同的社会行为准则。因此,知识分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正确阐释、正面引导、正向激励。比如,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坚持以深刻的学理解读、正确的价值阐释来帮助人们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明道、信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切实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文化注重知行合一,强调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应有机统一。知识分子要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就要于实处用力,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坚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从自我做起。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针对一些知识分子身上的小资产阶级毛病,列宁提出要反对“我赚我的钱,其他一切都与我无关”的利己主义者和小私有者心理。这一观点对于当前知识分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1941年8月2日在给作家萧军的复信中有一段话,主要是针对萧军当时的一些抱怨而言的:“不要绝对地看问题,要有耐心,要注意调理人我关系,要故意地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方有出路,方能‘安心立命’。否则天天不安心,痛苦甚大。”“要故意地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这在今天对于那些喜欢抱怨、爱发牢骚的知识分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知识分子不能整天抱怨、发牢骚,也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不能随波逐流、亦步亦趋。知识分子要从自我做起,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这应是每个知识分子努力的方向。
坚持从现在做起。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提出的新要求,知识分子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迅速行动起来,通过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引领社会风尚。从现在做起,意味着知识分子不能当坐等观望的旁观者,而是要及时作为;意味着知识分子不能做止于空谈的评论家,而是要主动担当。知识分子应紧密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从日常生活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细微之处见真章。”这些古训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知识分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体现为平时良好的家风、学风、文风。“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针对青年学生说的一段话,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也同样适用。
(作者为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材料二】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导向
施芝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的担当精神,把握时代大趋势,回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确立了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彰显了立字当头、立破并举、创新为要的科学导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深入领会、始终坚持这些科学导向,才能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立字当头
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坚持立字当头,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立”来推进新形势下的治国理政。
立目标。习近平同志在当选总书记后首次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就讲了党的奋斗目标问题。他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他又强调,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还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先后提出“13+1+1+2”的国家和军队建设系列奋斗目标,就是要把我国建成经济强国、制造强国、贸易强国、海洋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网络强国、宽带中国、数字中国、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精准脱贫攻坚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立规矩。“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我们党最早立的规章是八项规定,随后又指导制定、修订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和规章制度。同时,强化了党和国家一系列政治规矩。其中,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对党忠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最根本的政治规矩;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是治国理政最重要的规矩。此外,习近平同志还强调把懂规矩、守规矩作为衡量一个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各级“一把手”都要严格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坚决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立标杆。在习近平同志倡导下,我们党先后立起了指导广大党员、干部突出理想信念这个灵魂,补钙壮骨、立根固本,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标准。其中包括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县委书记标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标准,等等。同时,还树立起谷文昌、廖俊波这样的学习标杆,让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立破并举
习近平同志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注重立破并举,在领导经济发展、推动作风建设、纯洁政商关系等方面做到了“六立六破”。
立新发展理念,破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习近平同志强调,衡量经济发展好坏,关键要看效益、质量、可持续性,要注重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而不是速度高一点形势就“好得很”、速度下来一点形势就“糟得很”;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也不能再让那些搞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然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屁股烂账的人还是官照当职务照升,而是要建立终身责任追究制;考核干部,必须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内容。为了给“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习近平同志提出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为此,他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树立起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指挥棒、红绿灯。
立清风正气,破“四风”积弊和腐败顽疾。在反对“四风”中,习近平同志要求以正风肃纪先声夺人、以专项整治寻求突破,坚决刹住“四风”蔓延势头。在反腐倡廉中,他强调,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得罪人民,“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通过严惩腐败分子和清除党内重大政治隐患,逐步修复党内政治生态,刹住了在一些地方、一定范围存在的党内政治生活和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乱象,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
立明规则,破潜规则。在管党治党出现宽松软的一段时间里,有的地方和部门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同志受到排挤,而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人却如鱼得水。这同潜规则大行其道直接有关。党内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党内和社会上的潜规则越来越盛行,形形色色的关系网越织越密,方方面面的潜规则越用越灵。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在党内形成立明规则、破潜规则、弘扬正气的大气候,以正压邪,让潜规则在党内和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
立公平正义,破特权思想。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崇高价值目标,而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历来为党和人民所深恶痛绝。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公平正义原则体现在党和国家各项制度安排上,既要进一步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又要坚持把维权作为维稳的基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每一项执法活动中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要求,必须坚持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党内绝不允许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甚至凌驾于党章和党纪之上的特殊党员。他还指出,“党大还是法大”是伪命题,而权大还是法大是真命题,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权、依法治官,抓住“关键少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
立批评和自我批评精神,破“好人主义”。批评和自我批评,历来是我们党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也是清除党内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整风精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针对一些干部奉行“好人主义”,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他提出,要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党内同志要做诤友、挚友,在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增强能够掏心见胆、并肩奋斗的真正团结;下大力气解决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极大的当“圆滑官”、做“老好人”现象;不断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各种方式的党内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立新型政商关系,破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亲”“清”二字,它既不同于封建官僚和“红顶商人”之间的那种关系,也不同于西方国家大财团和政界之间的那种关系,更不同于吃吃喝喝、酒肉朋友的那种关系。新型政商关系的提出,把讲政治的要求同时引入党内政治生活和国家经济生活,既有利于净化政治生态,又有利于净化经济生态,还有利于理顺市场秩序。这既为各级党员、干部坦荡真诚地同企业家交往,做到积极作为、靠前服务,亲商、安商、富商指明了方向;又为企业家洁身自好走正道、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明确了路径;还对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党员、干部“不与组织交心交肺,却跟老板勾肩搭背”,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的不正常政商关系,作了一次釜底抽薪式的拨乱反正。
创新为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自信引领各方面创新,推动我国全面创新、全方位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习近平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根据新的实践要求着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
经济建设领域。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理论,比如,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并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等等。
政治建设领域。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理论,比如,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不把民主当成用来作摆设的装饰品,不幻想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把社会主义选举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结合起来,既让人民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也让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有持续参与的权利。他还强调,要深刻记取一些国家搞盲目民主化、过度福利化的民粹主义,导致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教训;等等。
文化建设领域。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理论,比如,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深入挖掘和阐发作为中华民族“根”和“魂”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文艺创作不能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坚持改进创新,提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能力和水平;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等等。
社会建设领域。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理论,比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促进包容性发展,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改革户籍制度;等等。
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理论,比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等等。
党的建设领域。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理论,比如,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发力的两大抓手;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努力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全面纯洁起来;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等等。
(作者为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