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不忘初心,做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
姜志刚
2016年09月15日 来源:《求是》
党中央要求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坚持以学促做、知行合一,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四讲四有”体现了党章对党员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合格党员的主要标志和显著特征。组织部门是党的重要政治工作部门,理应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北京组工干部要坚持不忘初心,时时处处以“四讲四有”为标准衡量自己、检视自己,努力做新时期“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树立起共产党员的先锋形象,为首都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始终坚持把讲政治、有信念摆在第一位
讲政治、有信念,强调的是政治合格,就是要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组织工作政治性很强,组工干部必须具备讲政治、有信念的政治品质。
立根固本、坚定信念,对党绝对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突出抓好思想理论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当前,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点,把学习“七一”重要讲话同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相结合,深刻认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大意义,始终保持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同学习中国近代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相结合,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具体工作实际相结合,为党的事业兴旺发达选好干部、建强组织、凝聚人才。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组织部门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为党的政治路线、政治任务服务,正确政治方向是做好组织工作的根本保证。首都的组织部门工作,必须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在组织工作实践中,要自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问题,做到选干部坚持政治标准、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政治功能、人才工作注重政治引领,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
二、始终坚持把讲规矩、有纪律作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讲规矩、有纪律,强调的是执行纪律合格,就是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组织观念、服从组织决定。组工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线,自觉做讲规矩、有纪律的表率。
严守组织人事纪律。组织部门选干部、用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严格按党的政策办事、按规章制度办事、按组织程序办事,带头维护组织工作的严肃性,坚决抵制各种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在今年的区、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我们严格落实“五个责任主体”责任和“九严禁”要求,对换届中的违规违纪问题坚持“零容忍”,防止和查处拉票贿选、破坏选举等违纪违法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市委组织部机关干部参与区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明确“坚持六个严禁、执行五项措施”的纪律要求,即严禁跑风漏气、严禁弄虚作假、严禁说情拉票、严禁打探消息、严禁接受吃请、严禁收受财物,实行考察回避、开展纪律教育、签订承诺书、开展专项监督、坚决查处违纪人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严守廉洁纪律、生活纪律。打铁还需自身硬。组工干部如果不廉洁,干工作就没有底气,就很难完成好干部管理工作,组织工作也会失去公信力。近几年,我们制定完善了市委组织部机关干部行为规范,组织部机关全体党员签订“三严三实”承诺书,对机关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提出“六提倡、六反对”的要求,全面从严加强干部管理。结合全市开展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工作,市委组织部出台对部机关干部个人有关事项进行严格管理的暂行规定,要求组工干部带头自查,管好亲属、管好身边人。
三、始终坚持把讲道德、有品行融入日常工作生活
讲道德、有品行,强调的是品德合格,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既要靠专业能力、辛勤工作,更要靠组工干部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德。
始终坚持公道正派。公道正派是组织工作最核心的要求。面对干部群众,组工干部代表的是党组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以实际行动让干部群众感受到组织的公道、公平、公正。特别是要公道对待干部,支持和保护作风正派、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公平评价干部,始终坚持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干部,把功夫下在平时,近距离接触干部,及时、全面、准确了解情况;公正使用干部,从事业发展的需要出发选好干部、配好班子,反复比选、择优而用,做到“人岗相适、各得其所”。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我们提出要“亮明身份、公开承诺、示范带头、接受监督”,市委组织部全体机关干部带头佩戴党徽,并要求机关干部不仅要在工作上争先进、创一流,而且要在社会上、在日常生活中作表率,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于跟社会上的各种不文明言行作斗争,积极传播“正能量”。同时,要求机关干部注重培育良好家风,以清正廉洁、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良好品德言传身教,以家庭和睦引领社会和谐。
四、始终坚持把讲奉献、有作为体现到对职责使命的担当上
讲奉献、有作为,就是要践行党的宗旨、保持为民本色,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当好标兵、做好模范。结合组织部门的职责任务,组工干部讲奉献就是要甘为人梯,有作为就是要强化责任担当,为改革发展事业选好干部、打牢基础、聚好人才。
甘为人梯、无怨无悔。甘为人梯是组织部门的传统美德,是组工干部无私忘我的精神境界和崇高追求。在组织部门工作,首先要摆好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使命,克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思想,甘愿为他人“作嫁衣”“当绿叶”。特别是在职务、地位、利益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始终保持平常心、平静心、平和心。
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当前,首都发展进入新阶段,由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变为疏解功能谋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把首都发展需要的好干部精心培养出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是对组织部门的重大考验。特别是面对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不敢作为、不想作为、不会作为、不愿作为的现象。围绕干部能上能下的要求,我们在中央规定基础上,增加了18种“下”的具体情形。要发扬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把这18条落实到位、真正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同时,要准确把握超大型首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聚焦主业、履行主责,使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坚持全球视野、世界眼光,推进人才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组工干部要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不懈努力。
【材料二】
习近平心中的“好老师”:中华民族“梦之队”筑梦人
2016年09月09日13: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时饱含深情地说。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师是基石的奠基者。习近平曾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短短十六字,足以体现出教师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十八大以来的每一个教师节,总书记都以座谈、致信等不同方式,关心全国广大教师;也曾在考察、调研等多个场合,提出对教育和教师工作的期望。
教师之重要:
教师是立教之本 兴教之源
2013年5月,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少年宫,系上鲜艳的红领巾,跟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观看孩子们采收蔬菜。他牵着孩子们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老师、家长要承担起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责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繁忙国事访问期间,不忘向远在国内的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在对教师表示亲切关怀的同时,特别强调了教师在教育发展全局中所肩负的重要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2014年9月,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教师之品德: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争做“四有”老师
回顾总书记与师生互动的瞬间,一张习近平与北大资深教授汤一介牵手的暖心照片,总是会被人们提起。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首先来到人文学苑,观看人文社科成果展。展室北侧是一座幽静的小院,87岁的著名哲学家汤一介教授从研究室走出来欢迎总书记,习近平快步迎上去,走入研究室,同他促膝交谈。汤一介介绍了编纂大型国学丛书《儒藏》的情况,习近平问他有什么困难和需要,赞扬他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
在这次交流中,媒体拍下了习近平与汤一介牵手同行的画面。而总书记“勤奋严谨”的称赞,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对于教师品德的重视。
早在2013年9月,习近平就提出“三个牢固树立”,为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确立了标杆,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习近平要求全国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不仅如此,同时还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
在“三个牢固树立”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再次提出,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教师之发展:
提高队伍素质 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习近平曾提出:“中国有2.6亿名在校学生和1500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繁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2014年9月,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参观了教师节主题展。“教师之歌”、“教师培养”、“教师风采”、“弘文励教”……总书记在一块块展板前驻足停留,仔细观看教师节设立30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各个时期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他说,全党全社会都要更加关心教育、关心教师,要重视和支持师范院校和教师教育。
习近平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到边远地区为国家教育事业建功立业。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要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对广大教师的殷切嘱托言犹在耳:“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材料三】
深入学习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石 平
2016年09月16日08:37 来源:《求是》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这一重要论述,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究竟“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基本问题,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的短板主要在民生领域,仍存在着收入差距较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等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不仅要解决好提高发展效率的问题,也要解决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不仅是对发展生产力水平的要求,而且要体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特别是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为人民发展、由人民享有,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取向。我们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阶段,越是发展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越要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发展更具公平性、普惠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反映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从而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是在发展的根本目的上,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他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二是在发展的依靠力量上,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他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最基本的道理。要坚持走群众路线,问计于民,始终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自觉做到发扬民主、汇聚民智,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在发展的目标追求上,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他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共享发展,使人人享有、各得其所,而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要把“蛋糕”分好,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让一个贫困老乡掉队。共享发展还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述内容又是相互贯通的,我们要整体理解和把握,更好地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中,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更好地造福全体人民,朝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们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离开发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我们必须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要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坚持把人民共创、共建、共享、共有、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致力于提高发展的创新性、整体性、包容性、公平性、普惠性,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结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强调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协调发展强调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补齐农村、西部相对落后的短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让人们享受普惠政策、生活得更加公平,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绿色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存发展环境;开放发展强调注重解决我国发展内外联动问题,为了让人们能够面向世界获得更大发展机会、享受更多发展成果;共享发展强调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同时使发展获得深厚伟力,具有更加鲜明的人民性。可以说,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贯穿新发展理念的红线。践行新发展理念的过程,就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我们要自觉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篇章。
【材料四】
四个词看习近平为G20贡献的“中国智慧”
2016年09月02日08: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9月2日电 (记者高雷)金秋九月,全球聚焦中国杭州。二十国集团第11次首脑会议将于9月4日至5日在西子湖畔举行。习近平主席将主持峰会欢迎仪式、开幕式、5个阶段会议、闭幕式等10多场活动。
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分别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土耳其安塔利亚参加过三次G20峰会,并在多个外事场合谈到过G20。在去年的第十次峰会上,习近平宣布,2016年峰会的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此前的多次讲话中,习近平就已围绕“创新、活力、联动、包容”提出过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在即将召开的G20杭州峰会上,世界更加期待习主席为二十国集团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中国智慧”之创新
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
创新增长方式,是本次峰会的四大议题之一。习近平主席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G20峰会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创新发展 实现联动增长”和“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
如何创新?习近平强调,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政策、方式,更加重视增长质量和效益,让创造财富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市场力量充分释放,推动经济从周期性复苏走向可持续性增长。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二十国集团新的合作重点,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共同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全球需求,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中国智慧”之活力
只有呼吸到新鲜空气,人的身体才能更有活力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活力是这座城市的标签之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活力。
如何构建充满活力的世界经济?答案是开放。近年来关于G20的讲话中,习近平就已多次提到“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就业开出的“良方”中,习近平就曾指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我们把世界经济比作人的肌体,那么贸易和投资就是血液。如果气滞血瘀,难畅其流,世界经济就无法健康发展。
习近平把开放型经济对世界比喻成人呼吸新鲜空气,“只有呼吸到新鲜空气,人的身体才能更有活力。”
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是习近平坚持的又一重要观点。贸易扩大了,各国都受益。世界市场缩小了,对各国都没有好处。“我们要继续做全球自由贸易的旗手,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培育全球大市场。要继续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要推动各种自由贸易协定做到开放、包容、透明、非歧视,避免市场分割和贸易体系分化。”习近平在布里斯班第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发言中指出。
“中国智慧”之联动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习近平指出,“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沟通、协调、合作”是习近平在多个有关G20的场合中谈到的关键词之一。习近平强调,只要我们携手努力,建设更紧密伙伴关系,二十国集团就会走得更稳、更好、更远,各国人民就会对世界经济更有信心、对未来生活更有信心。
独行快,众行远。面对世界经济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二十国集团成员要树立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做好朋友、好伙伴,积极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努力形成各国增长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赢格局。
“中国智慧”之包容
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
作为此次峰会的主席国,中国邀请了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与会,这在二十国集团历史上还是首次。这也显示了中国推动全球经济朝着更具包容性的方向迈进的决心。
“我们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现象,使各国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去年12月中国正式接任G20主席国时,习近平主席就2016年G20峰会发表致辞,明确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不平衡现象的目标和办法。
习近平在2014年G20峰会上强调,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2015年安塔利亚,习近平再次承诺,中国将致力于在未来5年使中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并将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