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五中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材料【2016年第5期】
浏览次数:    时间:2016-05-29 00:00:00

【材料一】


关键期尤须防风险(思想纵横)

人民日报》( 20160516   07 版)

前一段时间,唱衰中国的声音沉渣泛起,某些人叫嚣要做空中国。这些悖理逆时的论调,注定成为笑柄和梦呓。同时,这种论调和行为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提醒我们更加注意防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风险。

应该说,我们党对于这一点是有清醒认识的,一再强调全党要增强忧患意识,注意防范和化解来自自然的和社会的、国内的和国际的、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党中央更是把解决矛盾问题、应对风险挑战摆在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有效化解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风险挑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继续破浪前行。

当前,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特征。总体来看,我国仍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矛盾问题依然很多,风险挑战依然严峻。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时和势总体有利,但艰和险在增多。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防风险是重要任务,也是必要条件。

深刻认识风险。任何社会都有风险,现代社会更是高风险社会。我国发展到今天,风险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同时许多风险前所未有、空前复杂。这带有一定必然性,也符合事物和社会发展规律。关键期之所以成为关键期,就在于它既包含机遇,也蕴藏风险;既可能通向成功,也可能流于失败,而成与败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应对好风险。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因此,我们对风险要有清醒、正确、深刻的认识,切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增强忧患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增强风险意识。丧失忧患意识,是最大的忧患;不知道有风险,是最大的风险。深刻认识风险,离不开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把握各种风险的性质、特点、表现、原因,进而找到化解的办法。研究越深入、把握越深刻,应对起来就越主动。

有效化解风险。风险是可能发生的危险,危险是已经成实的风险。在我们这样一个巨型国家里,在当前这样一个发展关键期,有些风险不可避免地会转化为危险和祸患、带来危害和损失。因此,对风险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而必须深入到实践层面,努力提高应对能力,有效化解风险。由于风险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综合性等特点,化解风险难度往往很大,不同于一般的办事做工作。许多事实和教训表明,一些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这方面的能力还很不够,亟须加强。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需要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更需要健全体制机制,真正做到层层负责、措施得力,应之有方、化之有术。

积极防范风险。上医治未病”“善战求不战。对风险也是这样,更高的层次是防范。所谓防范,就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从而减少风险的发生,或者降低风险发生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应当看到,无论什么样的风险,防范的成本都要远远低于化解的成本;风险防范工作做得越好,其他工作就能开展得越顺利。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切实增强前瞻性、预见性和洞察力、鉴别力,把工作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提高对风险的预见能力是提高领导水平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发展关键期,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加大风险防范力度,尤其是注意防范来自外部的和不可预料的风险,坚决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从而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各项目标如期顺利实现。


【材料二】

为什么说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党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是对党员先进性的高度概括,是做合格党员的基本条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性质和地位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是先锋战士。

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是由党的阶级基础决定的。任何政党都以一定的阶级为基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共产党应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要原则。工人阶级和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相联系,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最有觉悟、最有政治远见、最富于组织纪律性的劳动者阶级。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一般工人阶级的属性外,因为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最深,因而具有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性。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工人阶级的形成是建党的根本条件。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进中国发展进步的领导力量。只有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才有资格成为党组织中的一分子。

党员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是由党所肩负的使命决定的。《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宣告要消灭阶级和产生阶级的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揭示了共产党人“消灭一切压迫阶级,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在党纲中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最终实现无阶级区分的共产主义奋斗目标。这个纲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成为激励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群众胜利前进的旗帜。要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就需要有一批又一批志愿为党的崇高理想和壮丽事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分子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成为先进分子的“先进”条件有很多条,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具体来讲,就是要有为实现共产主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定信仰,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的崇高境界,有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操,等等。这是党员思想上入党的集中表现,也是区别于一般群众的根本标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无数共产党员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开拓进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光辉的人生篇章。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党的最终目标的必经之路。每个党员都要把远大理想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扎扎实实地为完成党在现阶段的各项战略任务作出应有贡献。


【材料三】


习近平:学习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基本功

20160508 11:44 来源:中国网

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全党同志的必修课,也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起点和基础。424日至27日,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期间指出:学习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基本功,这个功课要经常做。学习党章不仅要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做到知其然,而且要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做到知其所以然。怎样练好这个基本功呢?

一、知其然: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

学而知之,通过学习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是学习的首要目的。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每一条都是党员的基本遵循,要原原本本学、反反复复学,全面、准确、深刻地掌握其基本内容,把握其精神实质。

要原原本本学。原文是最权威的,精髓尽在其中。中国共产党党章是党的纲领和组织章程的总称,它通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以全党的名义加以确认。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自己的章程。19227月,党的二大讨论通过了首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共分六章二十九条,分别为党员、组织、会议、纪律、经费、附则。二大通过的党章,是党的第一部正式党章,它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的最后完成。从此党有了自己的立党之本和最高行为规范。此后,党章历经十六次修改,共产生过十七部党章。这十七部渗透着历史烟云的党章文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全部过程,记录着党的思想理论、政治主张、路线方针政策、制度机制不断发展的历史轨迹。现行党章为党的十八大修改通过的党章。党章字字珠玑、章章重要,惟有原原本本地学,细细品读、如琢如磨,学深学透、入脑入心,才能把握其真谛要义,真正收获学习成果。如果缺失了原原本本学这个基础,学习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容易导致支离破碎、断章取义地理解,甚至产生脱纲离谱、跑偏错向的情况。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掌握党章基本内容。党章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纲领和重大方针政策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党员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党的制度和各级党组织的行为规范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党的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对这些重要内容,全党同志都要全面了解和掌握。

要反反复复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1939年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学习党章,亦是如此,沉潜反复,方能识得堂奥。要防止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切忌浅尝辄止、热闹一阵子,要端正态度、静心研读,扎扎实实地学和思。只有反反复复读和嚼,内涵深意才能显现,精神才能入脑,最终化为思想力量和行动自觉。

二、知其所以然:联系实际学、深入思考学

学习党章,不仅要勤于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不仅要博学之,而且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习近平指出: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

要联系实际学。研究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把钥匙。习近平强调: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习党章,要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兼顾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习近平指出,学习党章,要联系党的历史和今天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承担的历史使命的实际,联系党的理论发展和今天坚定理想信念的实际,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和今天做好各项工作的实际,联系党的性质宗旨和今天更好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联系党员义务权利和今天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实际,联系党的纪律规矩和今天解决好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实际。要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宋代学者朱熹说过: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学习不践行,学与不学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习近平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的目的是增强工作的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的就是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学习党章,必须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做到知行统一、以用为本,联系实际、务求实效,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当下工作。

要深入思考学。学而不思则罔,学党章要开动脑筋,多思多想,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指出:学习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通过深入思考,可以认清自己的言行与党章要求之间的差距,检查和弥补自身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牢固树立起党章意识,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指出:要深入思考党章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要求是哪些、怎样身体力行,深入思考对照党章自己哪些没做到、应该如何提高,深入思考全面从严治党还有哪些环节需要加强、哪些制度需要完善。

全党必须形成学党章、遵党章、崇党章的良好氛围,要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并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习近平指出:要通过这样的学习,把党章融会贯通,做到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材料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民生篇:全面建小康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31日 01:09 | 来源:共产党员网

 

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小康的内涵在不断丰富。民生保障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基,全面小康不仅是经济发展,更是人民福祉的提升。近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阐发的民生思想,科学阐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设计和价值取向,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共产党员网整理总书记关于民生问题的重要论述,供广大党员学习。

一、“人民”被放在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

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把“人民”放在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部优势的价值基础。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013年4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

2013年12月3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

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

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从扶贫到脱贫,向贫困发起总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脱贫”一词代替“扶贫”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脱贫攻坚战”的表述更是格外引人注目,从对贫困宣战的态度中,我们看到国家的责任变得确定、明确和巨大。习近平对新一阶段的扶贫工作提出精准的要求。这意味着,要撬起贫困大山的支点,要利用精准这根杠杆。

2012年12月,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强调,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首个“扶贫日”之际作出的重要批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履行领导职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善于因地制宜,注重精准发力,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能动作用,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时发表主旨演讲时谈到,中国将大幅增加扶贫投入,出台更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注重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补齐“短板”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中央对未来民生领域的重大谋划和布局。让人民拥有幸福的生活,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重大民生问题,毫无疑问是“十三五”期间亟需补齐的“短板”。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强调,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当前,我国就业工作面临总体就业压力大和结构性劳动力短缺、人才匮乏的突出矛盾。一些沿海地区还面临流动人口比重大、周期性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交替出现的问题。我国劳动人口众多,又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如果就业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着力在提高就业质量、提高劳动人口尤其是就业困难人口就业能力、改善创业环境上下功夫,建立全员培训制度,引导劳动力适应和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扶持力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共同繁荣。

2013年9月25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的视频贺词中指出,中国有二亿六千万名在校学生和一千五百万名教师,发展教育任务繁重。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2013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群众住房问题。经过长期努力,我国住房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解决群众住房问题是一项长期任务,还存在着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尚未根本解决、保障性住房总体不足、住房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平衡等问题。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努力把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办成一项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多次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

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北京市供热企业和敬老院考察民生工作时表示,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调研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新闻图片

主办单位:莆田第五中学 闽ICP备05007000号-1

学校信箱:ptwzbgs@163.com   邮政编码:351100

学校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棠霞街2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