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五中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材料【2016年第4期】
浏览次数:    时间:2016-03-26 00:00:00

【材料一】


“互联网+”,国学走进寻常百姓家(深聚焦互联网时代致敬传统文化)

    近几年,国学热再度升温,学校设置国学课程、举办国学夏令营,考试增加古诗词比重,学生参加各种国学培训班……国学成了当下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遇上传统国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互联网为国学教育提供了新的表达平台

随着新技术的蓬勃发展, “互联网+”国学教育大规模普及。放眼望去,学习国学的网站、视频公开课、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表示:现在在互联网上创立的国学平台、微信公号不少。如果做得严肃认真,就传播国学来讲,是有益处的。

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和中华书局共同推进的云国学,是全国首家面向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国学在线教育平台。该项目通过微课交互式学习的方式,辅以移动学习方案的多媒体客户端APP,打造了一个具有浓郁国学氛围的线上、线下国学教育平台。除了提前录制微课视频,云国学还提供了阅读材料、作业题、结业考试等方式,提供了国学的系统化学习流程。值得一提的是,云国学还提供充满互动性的课程讨论区。用户可以在讨论区畅所欲言和提问,助教会及时进行解答,促进交流和反馈。从容设计的课程内容,加上精细化、专业化的教学管理,给国学在线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想象力。

教育非一日之功,云国学以中小学教师作为抓手,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为国学传承和普及提供了师资储备。中华书局云国学项目负责人王建介绍,该项目自2015108日上线以来,已有超过2000名用户在线使用,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云国学的主要用户群体是中小学教师,将中华书局优质的内容资源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先进的教育技术相结合,力争打造一个全方位便捷的教育平台,以培养出更多的国学教育优质师资力量。

财经作家张建云是微国学的创办者。从2005年开始,他每天清晨给2000多人发送短信,内容都是国学经典中的名句,他把这叫做微国学,如今他已出版了发行量超百万册的微国学系列读物。2013年开始,张建云通过微国学微信平台,每天发表一篇微国学文章。很多人一提起国学,都觉得艰涩复杂。用碎片化方式来整合国学思想,会更加喜闻乐见。张建云介绍,如今,微国学广泛使用了图书、音像、视听、短信、博客、微信和APP等手段,真正实现了互联网+”国学。

对于国学教育来说,互联网提供了新的表达形态、新的交流通道。”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副教授郭文革分析。

还有专家指出,互联网+”国学教育相比于传统国学教育有了很大改变。从特征来看,传统的国学教育是面授式培训,更重视现场效果。而互联网+”国学教育则开启了线上教育的新模式,碎片化、网络化和互动化成为其主要特征。加之由于互联网跨越时空的传播特征,国学线上教育将学习过程细分,用户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学习效果也更好。同时,线上国学教育还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引发网络用户的主动参与,让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便捷化还是工具化

互联网为国学的普及带来的积极意义是应当被充分肯定的。正如李山强调的,传统的国学教育方式,普遍是办班、教学、出书,相较之下,网络传播起来更为方便快捷,易形成一定的读者群,除此之外,通过互联网这种新颖的形式,让国学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变得更为容易了。

张建云也介绍,有用户追随微国学多年,在微信平台上留言说,每天坚持不懈地读微国学,对人生的看法都豁达了许多。通过国学对大众产生积极的影响,觉得很有成就感。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高文强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介绍:借助慕课平台,我开设了一门佛教文化课程,这是一门通识课,此前,已经开设了八年,但八年所教学生人数的总和还不如一次慕课选课的人数。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传统的国学课堂里,师生之间互动是相对有限的,但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反而变得积极,互动也十分自由、开放。

但应该看到,互联网为国学的传播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与挑战。国学教育也要考虑文化形成的时代和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之间的时间跨度、社会发展带来的误读和冲突。郭文革认为。

一方面,由于网络上的内容质量没有一个客观严谨的标准,使得网络上传播的国学内容相对杂乱。加之在功利目的的驱动下,一些对传统文化的偏差解读充斥网络空间,使得互联网上传播的国学知识参差不齐。采访中,有不少国学软件开发者表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是他们开发产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瓶颈。一方面,作为国学爱好者,他们希望通过互联网,更广泛地推广国学,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市场生存压力,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间做出一个艰难抉择。

因此,就有学者指出,随着市场上各种国学诵读软件的不断涌现,国学教育看起来比往日更加繁荣,但从深层次剖析,国学教育依然面临儿童相识却不解的时代窘境,即看似热闹却不求甚解的尴尬。正如有专家指出的,如果不注重深刻理解并经世致用,我们的国学到头来就是昙花一现,没有生命力。

更需要反思的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易造成国学工具化的问题。互联网教学使得学生面临大量的、未经筛选的读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为学生精选读本,并且注重教学过程的体系化,都是互联网+”对从事国学教育的教学工作者带来的新挑战。

还有专家指出,如今,互联网+”国学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跟随着互联网+”的脚步,部分开发者在国学热的现象中嗅到商机,于是跟风而上、随波逐流,但真正踏踏实实做内容的开发者并不多。在一片国学热景象的背后,国学教育的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深入分析。

互联网+”国学教育走得更远

互联网+”国学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意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做得好应该有相应收益。另外,虽然近几年一直在做国学普及,但整个教育体制对国学还是不够重视。从小学到大学,大家对国学的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不论是个人兴趣还是辨别能力,都还有提升的空间。高文强认为。

碎片化是互联网天生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利用。将国学价值体系与技术相结合,在互联网时代避免国学教育陷入工具化的困局,显得尤为重要。李山指出。

还有专家分析,人文素养的提升需要长期积累,这注定国学教育也将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即使是在互联网+”的助力下也不可能一日千里。因此,国学普及不能简单依赖技术手段,甚至被技术手段绑架,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十分重要,学生能否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于心才是国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被关注的。


【材料二】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治国理政关键词(20))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在习近平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出现近百次;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排在第一位;“十三五”规划纲要第二篇,即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了约60次;今年年初,《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出版……可以预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非凡意义。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在人类发展史上,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是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是现今面对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创新都是创造新需求、引领新方向的根本。

正如2015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所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大力发展创新,不仅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人才创新等。这正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即“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而最终要达到的效果是“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新形势下必然选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必然选择。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将带来更为激烈的科技竞争,只有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顺利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才能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的竞争。

当前中国正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以要素驱动为主,然而现在,新形势的挑战日益严峻:中国经济总量越来越大,但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未彻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都面临较大压力。因此,中国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面临的任务,习近平指出,“一方面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力争缩小关键领域差距,形成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创新突破我国发展的瓶颈制约。”

创新是系统工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抓好顶层设计。一方面要具有世界眼光,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考虑我国的科技发展现状设计应走的路径,将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上,要推动产学研结合和技术成果转化,强化对创新的激励和创新成果的应用。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要注意到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做好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人才优先发展、拓展发展动力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在其他领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年3月,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谈军队建设问题时,也强调了创新。他指出,“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攻克制约我军建设和改革的突出矛盾,需要以创新的思路办法攻坚破难。”另外,在文化建设、人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都要发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作用,这正是创新驱动发展更为全面的意义。


【材料三】

从习近平谈“十三五”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三大密码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3月24日电(万鹏)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通过。“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阶段的行动纲领,也是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体现。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份五年规划,既是全国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未来五年把握发展方向和节奏的基本遵循,也是国际社会探寻中国发展道路的“密码”。《纲要》中多次提到“强国”的概念,如“人才强国”、“网络强国”、“海洋强国”、“制造强国”、“文化强国”、“贸易强国”等内容,表达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带领人民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雄心壮志。从去年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所作“十三五”规划《建议》说明,到今年两会正式通过的《纲要》,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密码。

密码一:以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明大势才能谋大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视角全面审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曾着重强调“十三五”规划应如何适应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

此次发布的《纲要》,在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中,延续了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重要判断,指出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同时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纲要》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趋势性变化,强调要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进行战略谋划。”张占斌分析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但同时,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

“《纲要》把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放在主要目标的第一位,发展主线更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张占斌向记者谈到,《纲要》首先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共25项,从这些目标的设定看,能够保持理性务实思考。有些指标要求更加稳妥,甚至留有余地,比如GDP6.5%-7%的区间设定。在此基础上,突出强调了发展主线,就是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指出,《纲要》强调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微观活力,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现在看,今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是紧迫任务。

密码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

新常态要有新作为,新作为要有新理念。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纲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从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理念和发展主线,充分体现了发展新理念,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整个《纲要》的篇章布局。

其中,从第二篇章到第七篇章着重强调创新发展和可以激发增长新动力的发展领域,包含了技术创新体系、体制创新要求、产业创新目标等;第八篇、第九篇强调了协调发展,包括了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第十篇着眼于绿色发展,着力于生态环境建设;第十一、十二篇强调开放发展;第十三篇至十五篇着眼于共享发展。这也正如总书记在《建议》说明中谈到的,“建议在内容上重点是确立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思路、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而一些具体的工作部署则留给纲要去规定,以更好体现和发挥建议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谋划‘十三五’和未来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张占斌向记者谈到,新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新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成果,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所有亮点中的最大的亮点。

密码三: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补齐短板上多用力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习总书记在《建议》说明中的论述,指出了脱贫攻坚必须直面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把握的思路和方法。

纵观《纲要》全文,围绕“短板”这一主题的词汇多次出现,其中,“贫困”出现了47次,“扶贫”出现了36次,“脱贫”出现了20次,《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强调在补齐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短板上多用力。”张占斌向记者强调,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也就是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些大道理要实现,必须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张占斌分析指出,到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还有不少短板,《纲要》突出的是贫困人口脱贫、农业人口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我们必须采取雪中送炭的精神,精准克难,打赢攻坚战。如果我们光喊口号,不能把这些事情真正办好,那么,党和政府的信誉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出现所谓的“塔西佗陷阱”。正因如此,我们在冲刺阶段,必须打起精气神,真抓实干,以出色的业绩回报人民的信任,捍卫党和政府的形象。



【材料四】
习近平绘就供给侧改革“路线图” 抓住中国发展“牛鼻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2月11日电(万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从去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首提“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今年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将这项改革形容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是“衣领子”、“牛鼻子”,直到近日总书记在江西考察之际再次围绕这一概念提出要“加法、减法一起做”,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业已成为经济领域的高频词汇,总书记绘就的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图”日渐清晰。

有媒体和学者分析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和深层次矛盾凸显阶段。面对“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党中央始终以战略的平常心,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改革,再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用新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开创发展新局面。努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我们才能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瞄准主攻方向,打好改革攻坚战,培育增长新动能,开创发展新局面。

“供给侧改革”提出基于应对发展挑战:

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先提出,可以追溯到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讲话中强调,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并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媒体与专家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这些问题从症状上看,表现为增速下降、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等,但在根子上,是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所致。化解矛盾的根本办法,在于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正如人民日报社论指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要到位,适应要主动,引领要有为。做经济工作,贵在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在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供给侧改革搞得好,对于保持我们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平稳健康发展,对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意义十分重大,特别是对解决七千万脱贫问题有很实际的意义。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得好,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很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未来五年,这是很关键的事情,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发力的五年。

抓住“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牛鼻子”:

改革基本路径日渐清晰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人民的福祉,说到底要靠生产力的进步与跃升。纵观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以及今年总书记今年的几次重要讲话,我们不难发现,供给侧改革的基本路径慢慢清晰。时间进入到2016年,习总书记年初在重庆调研期间强调“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总书记深刻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定位、依据、目标与施策重点。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就如何做好工作方案给出了具体的思路,提出要“搞清楚”五大方面。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发展战略重点,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衣领子”、“牛鼻子”。他指出,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的一个发展战略重点。

有媒体评论指出,面对复杂形势、繁重任务,把握好发展战略重点,关键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通过抓好重点带动全局,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有机结合。这是实践要领,也是制胜要诀。习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战略重点,深刻论述了以战略重点带动发展全局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实现“十三五”蓝图提供了思想利器,指明了实践方向。“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大的举措,也是一个创举。”就习总书记提出的制定好方案的五个“搞清楚”,张占斌谈到,这五个“搞清楚”各有侧重,体现了我们在经济工作方面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指出,从中国经济的变化看,有很多重大的趋势性特征已经出现了。一个就是过去由经济高速增长已经转到了中高速增长阶段,发展方式也开始从过去的粗放的“跑马占荒”式的向“精耕细作”集约方向在转化,我们的产业结构也由过去的中低端水平开始向中高端攀升。



材料五】

以改革落实新发展理念(人民时评)

    真正以改革实践落实新发展理念,我们就不难找到瓶颈和短板,精准对焦、协同发力,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建共享上取得新突破


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胜利,很关键的一条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落实新发展理念。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落实新发展理念,并将其与全面深化改革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央以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以改革实践落实发展理念的战略部署。

理念是思想的精华,理念进步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往往能够为体制机制的创新提供巨大的空间和动力。十三五直接对接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连接着决定中国未来的重大发展转型要求,能不能跟高度依赖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等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告别,能不能实现协调、平衡、可持续发展,能不能克服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方式,能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能不能走向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全在于能不能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时刻以新理念来应对改革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断用改革实践来丰富新理念。

有人认为,理念存乎于心,一夜就能改过来。现实中,并没有这么简单。当年辜鸿铭梳着辫子走进课堂,面对学生的哄笑说过,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诸君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实际上,旧的理念在思路上、习惯上、行动上会留有深深的刻痕。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很多地方和领域都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新发展理念,但也有一些地方和领域,昨天还是旧的发展方式,一夜之间就断言已经懂了新的发展方式,这样的表态未免轻率。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如果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大胆实践,那就真的只能存乎于心,从概念走向概念,以文件落实文件,失去了生命力。

翻开十三五规划纲要,每一个关于发展的篇章,也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篇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离不开科技管理体制、人才发展体制、金融财税体制改革的推动;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土地制度、城乡关系、现代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完善;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离不开环境综合治理改革的推进、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的健全……只有将改革对准瓶颈和短板,新理念才能真正在发展中落地;也只有在与新发展理念的不断对表中,改革才能找准抓手、坚持正确的方向。

实事求是地说,深水区的改革要比以往难度更大,新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今天我们的改革对象,已经是一个无比复杂的治理系统,依靠零敲碎打、单兵突进已经难以解决问题。正如深改组会议所强调的,推进改革要树立系统思想。只有以系统思想实现改革举措系统集成,才能触发体系本身的自我改善和自我超越。因此,落在现实中的改革举措,必须是紧扣顶层设计和路线图的一种配套组合,同一领域的改革举措则要注意前后呼应、相互配合、形成整体。

哲人说过,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好的理念,具有在发展时空中不断扩散和激荡的精神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摆在今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也是一道关于未来新发展方式的抢答题。思路一变天地宽,真正以改革实践落实新发展理念,我们就不难找到瓶颈和短板,精准对焦、协同发力,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建共享上取得新突破。



【材料六】

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此,习近平同志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进行阐述和强调。这一基本理念和要求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深刻认识和领会。

党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

我们党从成立之初,便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是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成果。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规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南。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党正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而新的实践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发展,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同样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新的重要阶段。我们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运用于现阶段的新实践,探索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党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作为全党团结前进的精神旗帜,作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如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党的事业中的根本指导地位,必须认真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加强全党的理论武装。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领导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他还特别要求,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的必修课,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都应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研究,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并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既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基本理论,又包括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那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如何着手呢?习近平同志提出,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概括,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之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理论指导。我们应着眼于现阶段的具体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深入学习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发挥其科学引领作用。

同时,我们又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归根到底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都不可避免地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而讨论中遇到的一些争议和质疑,也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层面来解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好比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大厦的根基,离开了这个根基,整个大厦便不能成立。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同样是紧密联系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应将对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领导干部在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同时,要追根溯源,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必须处理好这个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必须重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习近平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思想深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努力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第一手材料,必须下气力认真研读。特别是在探讨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难点和疑点问题时,研读原著就更是必不可少。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同样要认真研读原著,依据第一手材料真正弄懂弄通。那么,强调读原著,是否意味着只要从本本到本本、死读书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在认真读书学习的基础上,还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防止空对空、两张皮。只有把读书学习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自觉运用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最终做到融会贯通,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真正学好用好。

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习近平同志还特别强调,要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他指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中央政治局先后两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为全党学习作出了表率。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内容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方面,并对人类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中的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在这一科学思想体系中,处于最深层次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吸收以往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被称为新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根本变革,使哲学第一次具有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以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批判,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可以说,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要把握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首先必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这样一种特殊地位和作用,才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得到了特殊的重视。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的时候,并不是机械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得出的某些具体结论,而是注重从哲学高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以此为指导探索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正是由于在理论上达到了这样一个高度,我们党才有可能创造性地开辟自己的道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样具有特殊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许多新的重大问题,我们不可能从已有的本本上找到现成答案,也不能简单照搬以往的某些经验,而必须在实践中进行新的探索。这种探索不能是盲目的,而要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这样的科学方法论。我们应该像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运用这一智慧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为中央编译局局长)


【材料七】

新华社受权于3月17日全文播发了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此前一天,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这个报告。

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15年工作回顾;二、“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三、2016年重点工作。报告指出了2016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要努力完成2016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就必须纲举目张,报告提出的十大关键数字引人瞩目。

数字1:6.5%-7%

【原文】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5%-7%,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点评】

2016年国民经济增长预期指标是6.5%-7%,确定这样一个目标,应该说是考虑了需要与可能,考虑了经济发展的基础与发展的走势,考虑了国内的经济发展的状况,也考虑了国外经济变化的情况,是统筹考虑确定的一个目标的区间。无论是从基本面看,还是从结构性改革激发的活力看,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催生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来看,中国经济增长6.5%-7%既符合现实的需要,又有坚实的条件和基础。

——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

数字2:3% 左右

【原文】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破除政策障碍,优化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支持发展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壮大网络信息、智能家居、个性时尚等新兴消费。

【点评】

物价总水平会比较稳定,但有三件事要注意应对。一是部分服务价格上涨比较明显;二是部分农产品价格可能会出现季节性波动;三是物价调控目标要为价格改革预留空间。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数字3:1000 万人以上

【点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的目标基本和2015年目标一致。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落实和完善就业创业政策,继续稳定地推动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政策落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二是解决好结构性失业矛盾,引导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安排人员就业,政府多提供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推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得到重视,出台有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四是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优化政策环境,强化创业培训,搭建服务平台,以创业带动更多的就业。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原文】

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将高达765万人,要落实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增加稳就业资金规模,做好企业下岗职工技能培训和再就业工作,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托底帮扶。完成2100万人次以上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数字4:3%

【原文】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4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78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4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我国财政赤字率和政府负债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相对较低,这样的安排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安全的。

【点评】

今年中国政府赤字率有所提高。就强度而言,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强刺激。目前世界上欧盟很多国家、美国赤字率都高于3%,日本现在还是7.1%,美国2014年、2015年在5%左右。再往前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美国财政赤字率最高达到12%,欧盟很多国家达到10%。这样比较来看,中国政府目前赤字率在3%左右,应该说是安全的,因为总体规模并不是太大。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

数字5:13% 左右

【点评】

今年M2增长目标略高于去年,总体适度,体现了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有利于金融体系保持流动性充裕,为市场利率稳中趋降创造条件。此外,“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这一目标与M2增长目标一致,一方面确保信贷和非信贷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创新融资方式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另一方面也突出强调了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领域的支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

【原文】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要统筹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准备金率、再贷款等各类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传导机制,降低融资成本,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三农”等支持。

数字6:1000 亿元

【原文】

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完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点评】

报告中讲到了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去产能过程中人员安置方面的支出。今年预算安排了500亿元,明年准备再安排500亿元。当然,根据工作的情况进展,这个数字都是可以调整的,主要是根据各地方完成去产能任务的情况给予支持,主要是跟去产能的规模挂钩,要考虑到需要安置的职工的人数,当地财政困难的程度等等,实行梯度性的奖补,责任在企业、在地方,中央给予奖补,这是个重点。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

数字7:5000 亿元

【原文】

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我国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有许多短板,产业亟需改造升级,有效投资仍有很大空间。今年要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00亿元。

【点评】

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00亿元,我们牢牢抓住一些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调结构,补短板,重点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粮食水利、中西部铁路、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以及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还有脱贫,特别是易地搬迁脱贫。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

数字8:1000 万以上

【原文】

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其中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继续推进贫困农户危房改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在贫困县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坚持精准扶贫脱贫,因人因地施策。

【点评】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开局之年,我们有信心完成今年再减贫1000万以上的目标。扶贫工作压力当然大,但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具体而言,对于“精准扶贫”,关键要建立资料库去核准。2014年全国曾针对贫困人群建档立卡,信息基本准确,2015年动员了200多万基层干部继续调研,今年将进一步核准信息。此外,还要着力创新扶贫,探索新招,动员全社会参与。

——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

数字9:3.4% 以上

【原文】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着力抓好减少燃煤排放和机动车排放。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减少散煤使用,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点评】

抓住单位GDP能耗降低不放松,就抓住了淘汰落后产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牛鼻子”,就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这些年这方面进展较大,但挑战也很艰巨,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河北省保定市副市长闫立英

数字10:600 万套

【原文】

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点评】

要完成600万套棚户区住房改造的任务,压力很大,困难也不少,但是我们有信心全面完成任务。一,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今年在财政各方面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还提高了棚户区改造补助的标准。二,各地很早就开始行动,项目到现在为止已经全部落实,比往年提早了两到三个月。三,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加大了支持力度。有这些有利的条件,今年的棚改任务一定能全面完成。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记者 邱海峰整理)


新闻图片

主办单位:莆田第五中学 闽ICP备05007000号-1

学校信箱:ptwzbgs@163.com   邮政编码:351100

学校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棠霞街2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