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开华,男,城厢区灵川镇青山村人,1963年3月生,1982年7月仙游师范普师专业毕业,分配灵川学区桂山小学执教,199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桂山小学总辅导员、青山小学副校长、太湖小学校长、灵川学区小学数学教研员、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校总务处主任。
2013年12月3日上午10:16分,正在秀屿区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为全区260多位数学教师作2013-2014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期中质量分析讲座的他,突然晕倒在讲台上,经抢救无效,于12月4日凌晨离开了他一生钟爱的岗位,年仅50岁。
精益求精创佳绩 扎根基层展风采。郑开华同志长期扎根小学教育一线,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业绩。他先后在灵川学区桂山小学任教、灵川学区、北岸教师进修学校任小学数学教研员,是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开校功臣之一;三十多年来,他夙夜在公,殚精竭虑,在秀屿区小学数学教研教改的阵地上,付出了毕生心血与智慧。他以坚定的政治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忘我的献身精神,谱写了人民教师、共产党员的时代凯歌,是新时期我市教育战线的楷模。
作为省级学科带头人,他平时非常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立身,公道正派,光明磊落,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在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他精专业务,摘抄了大量卡片,储备了理论素养,务求教研活动切实高效;他反复推敲,反复修正,务求命题工作有效指引;他搭建平台,精心指导,圆满履行专业引领职责;他不断总结,积极推广,不断谱写课题研究篇章。
郑开华同志在秀屿区教育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研员”、“福建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秀屿区优秀教师”、“秀屿区优秀共产党员”、小学中学高级教师,他深受基层小学校长和老师们的信任和喜爱。
厚德博学播火种 甘为人梯溢芳华。在那一方黑板前,郑开华同志用全部的深情和爱心浇灌着稚嫩的幼苗,用满腔的热血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乐章。在走上教研员的工作岗位上,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征程,迎接新的挑战。这其中洒落的汗水和泪水,品尝的酸甜和苦辣,体验到幸福和快乐都是当初所不能想象的到的。洗尽铅华呈素姿,焕发了别样的活力,十多年的基层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淀使他能游刃有余地驰骋在秀屿区小学数学教研教改的阵地上。
凭借着事业的执著与追求,来自于对事业的热爱与眷恋,郑开华同志成为一名业务专、品行正,在莆田市、秀屿区教育界优秀的专业型人才。多年来,他对工作总是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开拓进取。在全区小学教学研究工作中积极倡导:“用研究的态度对待工作,用研究的方式开展工作,科学规划研究内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的理念,引领小学学科教学逐步走向科学、严谨、高效的运行模式,为秀屿区小学教学质量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直以来,郑开华同志认为要做好工作,就要对工作无比热忱,就离不开苦苦的思索和耐心的实践。他把这一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始终,无论是在基层学校还是在教研室。自从当了教研员之后,他更加忙碌了。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的足迹遍布偏僻的农村和沿海孤岛的小学校。
东峤中心小学方老师回忆起郑开华同志时说道,“郑开华教研员多次不辞劳苦,下乡到我校指导教学教研工作,特别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几次到校现场指导我修改教案,工作非常热忱细致,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郑开华同志经常带领各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为基层老师展示出创新的教学理念、灵活生动的教法,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郑老师把新理念带到农村基层学校,中肯客观地分析当前的农村基层小学教学现状,与老师们交谈研讨,努力帮助农村小学老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笏石数学教研组的同仁们这样评价他,“难以忘记,他对教研工作的点点滴滴的付出。对基层教研的开展,他全程跟踪指导,在基层一待就是一午,不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从不觉得烦人。他总能语重心长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及改进措施。他是一位忠厚善良的长者,又是一位可亲的朋友。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可以听到他诚恳的声音,和你平等交流。”
作为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郑开华同志组织并担任多个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将自己置身于“实践者”和“研究者”角色之中。为了充分发挥课题组实验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他开展了构建教研共同体,给实验教师更大的研究自主权,实施开放式的教学研究,激活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他鼓励平海中心小学申报省级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研究课题,亲自当课题负责人,手把手教教师怎样立足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在他的细心指导下,课题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于今年12月正式结题。
而这其中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课题研究成果,还有郑开华同志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课题组成员梁老师说,她本来对课题研究存有抵触心理。但这一切逃不过郑老师的火眼金睛,他有的放矢指出问题所在,要求她做到心中时时有课题,要把课题研究思想体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研究过程性材料的积累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题研究实效。就这样,郑开华老师把她引上了课题研究之路,尝到课题研究的甜头。梁老师因此撰写的课题研究论文,还在全市举行的年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
郑开华同志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积极撰写教育论文,经常在各级教育期刊发表。他多次受邀为各级骨干教师作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标准解读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在别人的印象中,他口含灵珠,纵横捭阖,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他信手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神采飞扬,给人一种如坐春风,流连忘返之感,有着“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奇效。因此,凡听过郑开华老师的讲座的人无不为他的广博的学识赞叹不已。
爱岗敬业受尊敬 一身正气留芳名郑开华同志是师德的楷模,他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教学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有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壮志。
郑开华同志为人谦逊,平和待人,不管是基层小学是校长还是普通老师遇到业务上的问题时,总打电话咨询,不管是上班忙碌时间还是下班休息时间,他总是耐心地进行解答,不厌其烦,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在工作单位,郑老师和同事们友好相处,以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每年都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郑开华同志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泼汗水,洒热血。在下乡调研中,他经常忙得顾不上喝一杯水。他常说教师忙于教育教学,时间很宝贵,他尽量不浪费教师的时间,他要把时间精力花在刀刃上,尽量做到讲话言简意赅,有的放矢,让教师听得进去,听得明白,还能用的上。所有听过他讲座或评课的老师总会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啊!尽管工作繁忙,但郑老师都不忘经常随身携带书籍抽空翻阅,白天工作总是忙着讲课,晚上都是用于研究学习。
对此,平海中心小学的数学教研员林老师深有感慨地说,看到他这么劳心劳累地工作,经常劝他多休息休息,但他总是淡淡一笑,“没事的!”、“还行!”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更让林老师感动的是,郑老师总是以工作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有时候要留他吃顿便饭,他总推辞不让。即使工作上的需要,无法推辞要吃饭时,他也总说一碗汤面够矣,有时候还争着要付钱。
东庄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康老师说:“郑老师既是我们秀屿区小学数学界的专家,又是位和蔼可亲的大哥,无论自己遇到什么问题,无论白天或三更半夜,他总是有求必应,并且总会耐心地解释。失去这样的一位好同事、好大哥,感到无比痛心。”
艰难苦恨繁霜鬓坚强隐忍真男儿。就是这么一个积极进取的好教师,背后却隐藏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苦。02年二哥被车祸夺去生命,05年父亲突发脑血栓也离开人世,07年年迈的母亲又病瘫在床上。面对这接二连三的打击,郑开华同志默默流着泪水将痛苦埋藏在心里。他不但从未在同事们面前提起此事,还打足了精神像平时一样正常上班。他坚持白天送教下乡,听课评课,作专题讲座,搞课题实验,忘我地投入教学研究,晚上赶回老家侍候母亲,抚慰老人家脆弱的心,与妻子一道支撑这个多事的小家。
长期的过度劳累造成生活无规律,使郑开华同志早早地患上慢性胃肠炎,且有两处直线裂口,但他几乎不向单位请过一次假,坚持边吃药边忙碌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他经常为邻里乡亲的孩子,辅导功课,查缺补漏,有时还资助学费。乡亲们称他是“孝顺的老师”。
人曰:春风得意中年时。孩提时的朋友,有的高官显赫,有的腰缠万贯,可矢志教育终身不悔的郑开华同志,依然是一身布衣、两袖清风。他还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两个子女,鼓励女儿报考军校,支持在高三补习的儿子报名参军,保卫国防,使自己一家成为教育界“二军二师”的家庭(即夫妻是教师,儿女是军人)。
50年的人生磨砺,31载的教育情结,这,就是一个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并执着追求的教研员的历程。郑开华同志厚积着对亲人对事业对祖国的小爱、大爱与博爱,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教师这个神圣而光荣的岗位上。正如一切伟大都源自于在平凡、普通中的积累, 郑开华正是在平凡之中,一点一滴升华着“人民教师”的高尚境界,就像一个擎烛人,默默地照亮着一拨又一拨的孩子前行的道路。
当人们得知郑开华同志倒在讲台上时,无不为此唏嘘叹息。郑开华同志的不幸去世,是秀屿区教育的巨大损失,也是莆田教育的一大损失,全市小学教育界的领导、同事,全市教育系统及秀屿区学校的老师、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他的哀思与缅怀。《湄州日报》以《师心无悔 、师魂永在》为题,突出宣扬了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