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廉政文化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今中外,概无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我国基于改革开放条件下形成的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鲜明中国特色的廉政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它与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廉政文化、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廉政文化相比较,有着本质区别。它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以全民族共同理想为主题的、以弘扬民族精神为目的的、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宗旨的廉政文化。
主题词:社会主义 廉政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重大课题,是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执政思想、理念及作风的集中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但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廉政文化、如何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等问题急需理论界作出丰富和完善,这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事业越来越显得意义重大、任务紧迫。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特点
廉政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个分支,它与特定的政治文化紧密相连。因此,每个民族、每个时代、每个国家都有廉政文化,但廉政文化作为执政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软实力,固然有其共性,但更有其个性。我们今天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具有民族性。
中国共产党是各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廉政文化作为先进文化,它的功能和作用决定了它的内容是为执政党所推崇和利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必须是时代先进文化的忠实代表。廉政文化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价值观及其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具有中国特色即民族性,一是指它基于新时期即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国情而形成并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旗帜、政治经济制度等相互并存,相互影响;二是指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根深蒂固无所不在的影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具有时代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具有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建设时期的时代特点,它是指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至今的时代特点,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可以概括为改革创新,图新求变,大发展大变化,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它必须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当前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应有之义应包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具有先进性。
先进性即科学性、人民性。拿人民性来说,中国特色廉政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此它的政治、文化、经济建设都必须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廉政文化,是建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制度基础上的,以“公仆观”为内容的廉政文化,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是为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服务的。就科学性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一整套符合形式逻辑、符合政党实际、符合社会现实和文化传承的理论观点和价值理念, 具有严密、完整、一脉相承、前后呼应,相互支持的形式特点,因此,它作为一种潜在的力量,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和舆论氛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廉政文化有着本质不同
中国封建社会廉政文化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丰富的内涵。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仍然可以从中吸取和借鉴有益的成分。但同样应该看到,传统文化糟粕的影响,也使腐败有了理论根据和根植温床。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倡导的是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廉政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批评与继承发展。自从汉初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后,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儒家文化没有单个的人,独立的人,只有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对象化的人,等级化的人,政治化的人,伦理化的人,概念化的人,中国古代的老百姓都是皇帝的臣民,是草民、庶民。 所以在古代官场产生了不少对上信誓旦旦,效忠朝廷,对下狐假虎威,一手遮天;表面正人君子,实际男盗女娼的两副嘴脸的官吏。在封建王朝中,所谓澄清吏治,表彰清官,惩治贪官,统统是归属于皇权至上观念的,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完全做不到权为民所用。更有甚者,封建社会的清官文化,又常常用来麻痹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成为封建社会的遮羞布。马克思说:“一切已死先辈们的传统,会象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从现在群众遇到问题不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和中国古代戏剧中的拦轿喊冤如出一辙,说明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也说明中国社会流传几千年的“人治大于法制”。而我们就是要剔除糟粕,批评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同时加入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消除官本位,树立持廉守正思想。中国封建社会是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儒家主张的社会理想是以宗族为本位的血统宗法制度,也就是以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来区分尊卑贵贱的法规准则。古代中国自秦汉以来皇帝一人专权的政治传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在17、18世纪达到了顶峰。《诗经》中说“普天之下,皆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对王权的文化认同。封建社会高度集权体制,从州、郡、县到中央,通过官来集权,实行金字塔结构,这样的社会必定导致“官本位”。现在官本位的土壤就来自中国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导致了官本位在中国根深蒂固,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社会发展到今天,官本位思想是中国一切矛盾的根源。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就是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摈弃官本位思想,倡导正确的权力观。早在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讲话中就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010年9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时提出的“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阐述了领导干部应有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强调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他指出,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联,有权必有责。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以文化廉,营造零度容忍氛围。由于受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影响,使国民对腐败有较高的宽容。中国长期的家国一体、忠恕思想、小农经济、农耕文化培养了人们中庸保守的思想意识,自私自利的心理习性,只要不侵犯到自己头上,即使损害国家或他人的利益也默然处之。人们对于腐败现象的容忍,客观上构成了一个纵容甚至鼓励职务犯罪的情境。腐败亚文化衍生畸形“官场潜规则”,成为滋生官员犯罪的温床。2011年,检察日报刊载《贪官出狱收百万“坐牢补偿费”公开炫耀》一文后,各大网站相继转载,群众议论纷纷。行贿人为什么主动“补偿”?落马贪官为什么敢“再收”?香港经验告诉我们:仅仅依靠严厉的惩戒是远远不够的,营造清廉的社会氛围和官场文化才是治本之计。廉政文化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沉淀,具有惯性和持久性,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因此,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就是要在全社会开展“敬廉崇洁”“持廉守正”主题教育,营造崇廉、敬廉、持廉的文化氛围。使广大群众对打击腐败有一种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心,使整个社会都对官员的腐败疾恶如仇,有“人人得而诛之”的心态,腐败就不可怕,终有清除的一天。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廉政文化有着本质区别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具有以人为本、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中华文化,民主政治五个基本特征,它以人民为本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不同政治体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文化。资产阶级国家的分权说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将国家权力划分为既互相独立又相互制约的三个部分:立法、行政、司法。并建立相应的国家机关,分别行使这三个方面的权力。三权之间,既相互分立,各有自己的职权范围,又相互制约,任何一方的权力都受到另一方的限制。西方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非常推崇这种制度,认为只有实行三权分立,才是民主和法治的标志。孟德斯鸠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因而西方廉政文化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公共权力部门和执掌公共权力的人,都应该是自由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公共权力必须受到严格的制约,时时刻刻接受人民的监督。西方国家特别重视对权力的监督,比如2011年清廉指数为9.35、全球清廉排名第四的瑞典民众就具有很强的监督意识,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水平高出他的收入水平,那么很快就会有人举报他,然后税务部门就会派人来查他是否有额外收入。而中国是有着二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度,历史上就是一个缺少民主法制传统的国家,民主法治意识淡漠,同时由于几千年儒家文化的熏陶,公民意识缺失,缺乏公民的责任感,缺乏参政议政的监督意识。中国的人情关系仅限于关系圈,人情关系足与法律制度建构的公共秩序想抗衡,再好的制度也可能被人际关系所破坏。
(二)不同文化背景繁衍了生动形象的人文文化。中国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性中的恶,是社会后天教化的结果。而西方人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性中的善,是社会后天教化的结果。不同的认识论导致了不同的文化,西方社会的宗教和原罪说是思想道德基础。社会契约论是西方文化的理论基础,核心思想是人生而自由与平等。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在演讲中曾这样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暴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间烂了门槛的破房子”。风可进,雨可进,国王未经允许不能进,在西方社会中,国王是不可怕的,国王只是血统的象征。西方文化中的人权对中国文化也是很大的影响,就是和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香港连续几年,香港市民对贪腐行为的实名举报率保持在74%左右,腐败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调查显示,廉政公署的民意支持率高达98%,认为廉政工作值得支持的市民占99.3%。
(三)不同价值体系构建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市场经济是西方政治伦理的社会经济基础。市场经济既是诚信经济,又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备,它使西方的政治文化更多地关注公平公正、诚实信用与正当权益。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诚信属于一种由人格信任、亲缘信任所构成的道德范畴,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它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仅限于在乡土社会的狭小范围和熟人之间,具有地域性和人身依附性。而随着改革开放,剧烈的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血缘、地域对个人的限制,业缘关系成为人们主要的社会关系。随着人的流动性增加,人们的独立性、自主性也在不断增强,这些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契约关系”逐步代替了“人身依附”,中国传统的伦理诚信逐步失灵。这就要求我们在实现传统伦理文化与当代转型的过程中,汲取西方文化中契约诚信的特点,实现二者的互动,建立一种以法律制度为保障的诚信道德文化,重新树立起人们对现代诚信文化的信仰,从而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真正建立。
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做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就是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对于深入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意义重大。首先我们党目前提出的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论创新课题,必须有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其次,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动员机制,通过生动的、多姿多态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使得反腐倡廉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进入千家万户,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再次,廉政文化建设是我们党理论创新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是我们党建构的十大系统理论工程,因此,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
(二)以全民族共同理想为主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现阶段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是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崇尚廉洁、诚信守法的社会文化环境的过程,必将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只有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消除陈旧观念,突破陋习,用健康向上先进的廉政文化占领思想阵地,战胜各种腐朽思想,以正压邪,激浊扬清,才能进一步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为抵制各种各样诱惑腐蚀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进而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深厚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舆论氛围,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社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以弘扬民族精神为目的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我们要培育以弘扬民族精神为目的的廉政文化。一是要抓好面向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文化建设,以理想信念、道德修养、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情操为核心,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二是要抓好面向全党全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需求,确定各种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与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的“六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文艺活动,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渗透力、感染力。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大力建设廉政文化示范点,进一步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果,充分发挥“警示教育、法纪教育、示范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教育基地的作用,增强廉政文化示范点在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政教育中的功能,不断提高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国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四)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宗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文化引领时代风气,先进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在注重吸取传统廉政文化的精华的同时,又要根据时代特点,广泛吸收具有时代气息的廉政文化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廉政文化教育,进一步增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一要充分利用廉政文化墙、廉政文化栏、廉政格言、廉政书画、廉政文化标语、易看易懂的各种廉政漫画、廉政短信、开展廉政事迹演讲、廉政知识竞赛、参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征集廉洁自律格言等活动,在农村可以将廉政文化融入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如唱大戏、耍社火、体育活动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等思想,使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荣辱观。二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作者系甘肃省榆中县委常委、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