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屈的脊梁
1.复课“集结号”
5月14日。绵阳九洲体育馆。
从重灾区转移出来的群众安置在这里。两万多人把这个体育馆挤得满满当当,二楼的廊道上都铺满了铺盖,体育馆外的空地上也搭起许多临时帐篷。
北川中学的孩子们也在体育馆安顿下来。一起转移过来的李勇老师里里外外寻了一圈,发现学校的孩子东一群、西一伙,全被分散了。
这不是办法,得找领导去。李勇心想。
刚好这时绵阳市的领导来体育馆指挥安置工作。李勇在熙熙攘攘的灾民中挤来挤去,踮起脚,看到了市委书记谭力,便急急地喊住他。
谭力停下来,问:“你是哪个?”
李勇说:“我是北川中学的老师。”“找我有啥事?”“现在学生太分散了,要统一管理才好。”
谭力一听,连说:“这个建议好!”便转身嘱咐秘书尽快落实这件事情。
很快,北川中学的学生集中起来了,有1200多人。长虹集团了解了这一情况,当即决定接收安置这些学生,免费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用品。
转移到长虹后,许多学生对地震、余震心存恐慌,人员混杂,秩序不好维持。刘亚春和张定文、马青平等几位校领导商量,要稳定人心,就要尽快复课。
于是他们主动向教育局和长虹提出:复课!
东汽中学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起。
5月15日一大早,在东汽中学那棵没倒的香樟树下,周德祥对德阳市教育局局长毛君甫说:“我要复课!”
毛君甫的心被重重震了一下。周德祥平静地看着局长,又重复了一遍:“我要复课!”
位于汉旺镇的东汽中学,是这次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他们青山绿水怀抱中的校园除了这棵香樟树,一切都变了模样。教学楼倒了,废墟里满是书本、文具盒和散落的笔,几个铁皮制作的电视柜,扭曲成了麻花形状,在一面黑板的残骸上,尚能依稀辨认出一些字迹“喜迎奥运……”尽管再过不到100天,圣火就将熊熊燃烧了,然而那些师生没能盼到奥运。
毛君甫无法拒绝周德祥的请求。他知道周校长想通过复课证明,“东中人”有一副硬骨头,“东中”是震不垮的!
东汽中学成为震后德阳市复课最早的学校。在借用的德阳三中复课现场,孩子们郑重地升国旗,他们很多人身上仍然穿着地震发生时的那件衣服,上面还满是泥土甚至血迹,然而当国歌响起时,聚集在徐徐升起的国旗下,他们尽管克制着,还是禁不住流下了热泪。
震后第七天,全国哀悼日,北川中学正式复课了。
当专门从废墟里找出来的“北川中学”校牌挂在长虹培训中心时,现场所有人都泣不成声。高三(1)班学生罗源说:“校牌在,学校就在!”
这一天,绵阳九洲体育馆能容纳600人的帐篷学校也开学了。从第一堂课开始,许多家长就在帐篷外看着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一起唱着《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
擂鼓小学一年级学生李昌霖的父亲说,他们家的房子在地震中全毁了,一家4口住在体育馆内,这次复学让他很欣慰:“我们转到这里一星期了,孩子们每天没有事情做,我就盼他能早点上学。”
北川中学复课之后的第四天,孩子们正在长虹培训中心临时教学点里上课,他们见过两次面的总理爷爷又来看他们了,孩子们亲切地叫着:“温爷爷好!”
跟前两次来北川中学相比,温总理表情轻松了很多。他一边亲切地和孩子们打着招呼,一边客气地对正在高三(1)班上课的宋代勇老师说:“我可以占用你一点时间吗?”
温总理对孩子们说:“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然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多难兴邦”,很多人都把总理送给他们的4个字摹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也镌刻在心底。
东汽中学克服困难率先复课,毛君甫说自己受了一次很大的教育。本来德阳市决定8月1日再全面复课,他找到市里主要领导商量,于是,德阳市“一校一策”的复课方案正式出炉了。6月12日,德阳市全市复课。
毛君甫说,校园垮了,人不能垮,精神不能垮,爱和责任不能垮!
学校正是通过复课这一特殊的形式,向全国人民展现灾区教育的精神,回报社会对灾区教育的关心,也给那些劫后余生的孩子一种坚定的信心。有学校在,人生的希望就在!
在德阳,复课让一处处别样的“学校”,在竹林中、树丛下、帐篷里诞生了,复课已成为德阳教育的头等大事。
绵阳市土门镇也有这样一所“树叶学校”。
几个老师在一片小树林里组织学生复课了,他们的学校很简陋,找几棵树,在树腰部位拴上几根绳子,编成一张简单的绳子网格,然后再在上面搭上塑料布,盖成一间教室。他们的学校没有招生限制,凡是来报名的统统接收。
不仅在德阳、绵阳,在整个四川,包括陕西、甘肃在内的受灾地区,都吹响了复课的“集结号”。
5月25日,阿坝、绵阳、德阳等6个市(州)重灾区已经有1553所学校、135.47万中小学生复课,复课率达到41.9%。
5月26日,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各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灾区学生恢复上课。
5月31日,陕西省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村帐篷学校。胡锦涛总书记拿起粉笔,一笔一画地在小黑板上写下16个大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然后,又领着孩子们一起大声朗读。
中国是个大家庭,全国各地都向灾区热情地伸出援手,倾情帮助灾区异地复课。在北京、在上海、在济南……每一座城市的每一张面孔都透着亲切。整个中国,这个家,那个家,都变成了灾区孩子们的家。
一切为了灾区的孩子!
一些无法在当地复课的,便到异地复学。许多载着灾区孩子的专列,从一进站台,就被一股浓烈的亲情和温暖所包围。
四川省51个重灾县中共有近2万名中小学生在异地复课。
仅仅在济南,济南市教育系统就接纳了来自北川县擂鼓镇共两批1500多名学生异地复课。
他们不仅给孩子们添置了新衣服,买了生活用品,而且还派最好的老师给他们上课。
济南市教育局提出“让快乐洗去梦魇”,针对安置学生提出了“八大关怀”,还特意聘请了川籍厨师,为孩子专做喜欢吃的川菜。
他们加强对灾区师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疏导,帮助他们从灾害的阴影中尽快走出来。
一直到异地复课结束,很多灾区来的孩子,已经喜欢上了异地的学校。
2.“我们在一起”
地震后,很多人都担心刘亚春承受不了。他去北京参加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团,有关领导悄悄安排了心理干预专家坐在他身边聊天,刘亚春笑着说:“你看我有心理问题吗?”
同样的事也在周德祥身上发生过,有一次一个心理导师找到他,周德祥说:“要垮我早垮了,谢谢你的好意。”
周德祥曾经说,当校长的不能垮,要是垮了,可就无论是死的活的,都对不住了。
当校长的,他们没时间垮。灾后重建的各种复杂事务,填满了他们的脑袋。
救人要救心。那些从地震死里逃生的师生,确实还是需要及时的心理援助。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重大灾难降临之后,有70%的人可能会不依靠外在力量,自己把心理调适过来。而另外的30%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辅导,有可能在几个月后、20年后甚至30年后产生心理问题,导致严重后果。
那时,全国范围内流行几句话:“一点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还有一句话更简短,也更响亮有力:“我们在一起。”
5月14日,龙居小学搜救结束后,谢洪安校长就把心理重建列入了日程。
在废墟外的校门口,他召集这些刚刚经历了巨大悲痛的老师们,踩着连绵不绝的余震,站着开了20分钟的会。
谢洪安布置了三个任务:安抚死者家属;想方设法探望住在附近医院的伤员;安抚心灵受到很大创伤的学生,想办法联系所有能联系上的学生家长,轮流去安抚慰问。
地震后仅仅8天,龙居小学老师们就走访完了每个遇难和受伤学生家庭。他们当中有不少失去亲人的老师,压抑着内心的悲痛,在强作笑颜安抚别人的时候,他们也在安抚着自己,一颗颗同样流血的心贴在了一起。
5月17日,教育部火速派出心理咨询专家组,带着几十位志愿者老师,赶赴极重灾区。他们的任务就是,让灾区师生的心灵有所依靠。
两天后,绵阳九洲帐篷学校。学生分成许多小组,每个小组的10多个成员围成一圈。因为是来自不同的学校,这些学生还互相不认识,于是轮流站起来介绍自己叫什么名字。志愿者领着其他小组成员,一起对他高喊:“某某某,你好!”介绍完毕,学生之间又开始倾诉他们此刻最想说的话。
有的孩子站起来时已经泣不成声,志愿者教师便上前搂住他,在他耳边低声劝慰。
心理辅导课快结束时,小组的成员手拉着手,高举起来,喊道:“我们永远在一起!”稚嫩的声音汇在一起,一样有着钢铁般的穿透力,穿过白色的帐篷,在九洲体育馆外飞扬。
心理志愿者陆续到来。
震后不久,湖南省长沙一所学校负责人陈明明与长沙共青团志愿者一道,在什邡红白镇建起了临时帐篷学校。
一天,一位母亲领着一个8岁的孩子找到他们。那个孩子只是低着头,身子不断地发抖,紧紧地挤在母亲身边,生怕谁把他拉走似的。可能是为了缓解紧张,嘴里还不断地说着什么。
这孩子叫培培。陈明明鼻子一酸,便把他搂过来,轻轻地拍着他的背。孩子不断地说,地震时他被人从废墟里救到操场上,身旁都是死去的同学,自那以后,天黑就害怕,不敢一人出门……陈明明就不断地跟他交流,问他的班级,问他有什么要说出来的话。
慢慢地,孩子不再发抖了,陈明明就跟他聊遇难同学生前的故事,讲他们在一起愉快的经历,跟他说:“闭上眼睛感觉一下,如果在你前面不远的天空中浮现同学们的脸,他们一个一个会对你说些什么呢?你又会怎么回答他们呢?”
培培闭上眼睛,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说,看到同学了,同学在那边都开始读书了,因为他们还小,不能做其他事情,我也要在这边好好活下去。
第二天,培培早早地来到帐篷学校,和其他孩子一起唱歌,做游戏。
第三天,他不叫她“陈老师”了,改叫“陈妈妈”。
一星期过去,培培用笔画下心愿:一棵树上结满了金币。他说,他要用这些金币,去盖好多好多的新学校。
再过几天就是“六一”了,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到北川中学录制特别节目。十几个孩子手牵手,穿着贴有卡通笑脸的白色衬衣,一起唱起了《隐形的翅膀》——
每一次
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
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
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飞过绝望
唱着唱着,久违的笑容渐渐地在孩子们脸上融开。前来参加节目的心理援助人员感动得眼泪直往下掉。
那天以后,刘亚春把自己的手机铃声改成了《隐形的翅膀》。
3.浴火凤凰
一到6月,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起来。
帐篷没法呆了。太阳直直地射下来,还没到正午,帐篷内的温度就高达40多度,连大人们一钻进去都热得直往外退,更别提几十个孩子挤在里面。
崇州市怀远中学校长高列开始头疼:震后他们用彩条布搭了个长30米、宽10米的大帐篷。没水没电,闷热难耐,现在也不能住人了。
这时离灾区9月1日全面开学已不到100天。为帮助灾区度过难关,中央制定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提出“一省帮一重灾县”,这样的对口省份有18个。对口支援崇州的是河北省。
石家庄一建运来75套活动板房和900套课桌椅。当拉着材料的大卡车驶到离学校一公里远的时候,再也没法往前开了。
学校是在清末的一个书院的基础上建造的,深深地藏在一个小巷里。小巷宽不过10米,两边全是小摊小店,就是骑自行车走在里面,也觉得逼仄。
向来果断的高列一咬牙,说:“就是扛也要扛进来!”
全校一共40多位老师,再加上家属,二话不说,就借来板车,将板房材料从大卡车上挪过来,前拉后推,一点点运到学校。
不一会儿,附近百姓也加入了搬运大军。这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学校一直延伸到一公里外的路口。
一天下来,这些老师愣是把20吨物资搬进学校。
有一位叫林华的老师,做胆囊切除手术不到两星期,就加入重建大军,一天也没有歇过。
焦江方是教育部派往灾区对口支援的22名干部中的一位,他被派到了崇州。怀远中学板房建起来了,集贤中学板房建起来了……他目睹了这一切,都记入了他的《崇州日记》。在一篇题为“与余震赛跑”的日记里写下自己的感受:“余震里,我们没有停下灾后恢复重建的步伐。我们要与余震赛跑,迎着困难,勇往直前。”
灾难,无论是救援,还是重建,都是一场大考,考验着每一个教师。教师们用默默的举动作出了回答。
在绵阳复课不久,刘亚春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凡是北川中学的孩子,从今年开学算起,一直到毕业,所有费用由学校承担。
可至今北川中学实际接收的各界捐赠只有530万元,他说:“再难我也得办!”
对记者说完了这句话,这个曾经因地震一夜白了鬓角的校长,重重叹了口气。
他想派40多名教师,对遇难、受伤学生逐一走访。可地震后的整个北川县境,尤其是原来深藏大山里的一些农户,要逐一拜访那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了。
刘亚春开了个会。会上他对大家说:“大家自愿报名吧。”结果所有老师,甚至是还有伤在身的,都站出来要求去。
刘亚春说,就凭有这样的老师,北川中学就有希望!
他很欣慰。
为这样的教师而倍感欣慰的还有东汽中学的周德祥。
他说,“东中”有两个人不能不提,一个叫刘顺模,一个叫江跃进。
侥幸活下来的刘顺模老师,从废墟里钻出来,一声不吭地与众人一起参与救援。
一个月后,同事们才知道他的妻子在地震中没了,他默默地叫上儿子,一起把妻子遗体抱到一辆架子车上,然后拉回老家安葬了。他从老家回来,又叫上儿子,赶着去德阳市体育馆灾民安置点忙活,他一直没有声张过,学校工会主席唐祖贵心疼地责备他,为什么不说一声?刘顺模回答得很质朴:“人不在了,说了又有啥用呢?”
35岁的江跃进老师,现在有了个新称呼——“江队长”。
学校救援结束后,他脸都没洗,衣服也没换,骑着车飞驰赶回汉旺老家,张罗组织起一支村里的救援队,村里人都喊他“江队长”,他的事迹被媒体发现后要采访报道,“江队长”客气地拒绝了,理由很简单:“我不是为了出名,这是我应该做的。”
龙居小学是地震的极重灾区,很多老师亲人没了,房子没了,财产也没了,可是他们接收过的救助物资,仅仅是每人一包方便面!
谢洪安对老师们说,咱学校食堂的废墟下还有大米和菜油,刨出来就能凑合着过,相比那些没米没油比我们更困难的,我们是条件好的。
同样付出了巨大牺牲,却没有一个提出困难要求,仍然忙碌着复课和重建的,还有东汽中学的那些老师们。
5月19日,震后一周,东汽中学的高三学生正式在德阳三中搭起的帐篷中复课;
5月28日,位于德阳郊区的东汽中学板房学校开始搭建;
6月9日,高中三个年级与初三学生在板房中复课。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托人问周德祥校长有什么困难,而他的回答是:“东中人”眼里没困难。
正是这样的回答,感动着很多人。党和政府也始终牵挂着受灾教师的工作和生活。5月28日到30日,国务委员刘延东来到彭州、都江堰、汶川等地,深入中小学,考察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亲切慰问受灾教师。
永久性校舍也到了紧张的规划阶段。教育部等3部委重新修订并将联合发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周济说,要把学校建成最坚固和最安全的地方。
师资建设也紧锣密鼓地进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为四川、陕西、甘肃灾区县招聘特岗教师2064名,绝大多数特岗教师已于7月下旬走上灾区教学岗位。
中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中预拨23.2亿元,用于补助四川、甘肃、陕西3省51个极重灾县和重灾县的中小学校维修加固校舍和教学仪器设备重置。
6月12日,超过73%的灾区学校恢复上课。
8月12日,93%的灾区学校恢复上课。
刘亚春开始忙着作开学打算了。
他谋划了个“五件事计划”,一旦新学期开学就要实施。
一是军训,进行抗震救灾教育。二是衔接教育,一些学生在地震后耽误了学业,学校将集中精干力量补一下课。三是秋季开学后将创办“特殊教育班”,对那些因失去亲人而精神受挫,心理还存留着严重阴影的孩子,进行辅导。四是挖掘“北川文化”,结合羌歌、羌舞等校本课程的开发,让今后的学生一代代永远牢记他们的家乡北川。五是探索素质教育的高效课堂模式。刘亚春说,我想请《中国教师报》帮忙,把山东杜郎口和昌乐二中的课改经验引进北川。
……
9月1日,秋季开学的日子,100%的灾区学校开学上课,离地震过去只有110天。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灾区教育坚强地站起来了,废墟上又屹立起400万张书桌。
这个“教育奇迹”的创造过程,记录着不屈的灾区教师感天动地的艰难付出。他们不仅重建着校舍,也以自己巨大的牺牲,重建着一个民族教育的希望!
4.中国教师,好样的
20多年前,刘亚春一个人背着铺盖卷,从安县来到北川,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20年后,地震夺去了妻儿的生命,刘亚春又成了孤身一人。
10万军队,驰援灾区;抗击震灾,众志成城。地震中,灾区百姓都更加明白一个道理: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党和政府撑起了一道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厚实的城墙,成为人民强有力的依靠。
地震让刘亚春更坚定了人生的信念,他从此找到了一个更大的家。
地震后,刘亚春申请入了党。他用这种最崇高的个人选择,表明了一个共产党人重建北川中学的坚定信仰。
地震之后许多教师都选择了入党。
地震展现了不同的人性,让很多人改变了生活,也顿悟了人生。
北川县擂古镇政府想调用英雄教师李佳萍的爱人刘全,可刘全婉拒了,他说地震让他割舍不掉学校和学生。镇政府又通过刘亚春给他做工作,刘亚春说:“组织照顾你,你受伤这么重,到政府去工作,可能对身体会好些!”但刘全还是留了下来。
羌族教师付秀银,曾经是刘亚春在初中时教过的学生,地震后县国税局缺人想调走他,但他说学校正是困难时期,我怎么会撇下那些孩子离开?他还对自己的同事说,校长受到的创伤远比他大,这个时候要是离开他、离开学校,那也太不仁不义了吧!“只要学校让我留下来,哪怕是扫地都成!”
因为工作需要,县里决定任命刘亚春担任北川县教体局副局长。
他问新校长是怎么安排的,领导说还没有想好。刘亚春当即表明态度,不去!
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相继打电话劝说,可刘亚春不为所动。县委常委会只得重新研究,结果仍任命他担任教体局副局长,并兼任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解释说,从生死里一同走过,他与北川中学的感情,真的再难割舍。
老师深深地影响了学生。
很多孩子也选择了入党,而且是火线入党。
仅一个德阳市,火线入党的学生就有几十人。
德阳市教育局曾经在灾后,特意为孩子们补办了一场隆重的入党仪式。教育工委副书记郑蕾回忆,那天唯有东汽中学的7名学生党员没按规定穿校服参加,因为他们的校服掩埋在废墟里了。当时她灵机一动,赶紧叫人在布条上写上“东汽中学”4个字,权当校徽别在学生胸前。看着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一脸的坚毅,郑蕾感动得落泪了。
整个汶川大地震,我们无法统计有多少学生舍生忘死参与了救援,即便是被埋在废墟里,他们怀着对生的渴望,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乐观都足以让任何人动容。
德阳市教育局胡北副局长,曾经带地震英模报告团去上海,他带着感情对上海的同行说,中国的教育,有这样的老师,有这样的学生,无论什么灾难都摧不垮!中国教育是成功的!
教育部党组5月25日在下达的《关于向抗震救灾英雄教师学习的决定》里这样评价教师:
在生死关头,老师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死保护学生的生命;在
危难时刻,老师们不顾个人安危,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义无反顾奋力抢救危难学生;在
困境中,广大教师强忍悲痛,坚守岗位,竭尽全力,顽强拼搏,历尽艰险,迅速组织受困学生安全转移,恢复正常教学。
……
这并非溢美之词,而是客观中肯的评价。
向这些可亲的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吧!
平时,在课堂上,他们会怀揣激情面带微笑,或是幽默,或是严谨,和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在课外,他们会和学生打成一片,踏青路上,篮球场里,欢声笑语留下一片。
他们会细心地捡起操场上的一个小石头,生怕学生不小心崴了脚;他们也会因孩子们偶尔的过失,故意板起面孔严厉地批评。
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有欢笑,也有泪水。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教师。这个名字意味着,肩上多了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这份爱与责任,在最关键的时刻绽放出夺目的光芒。
向这些可敬的教师深情地含泪鞠躬吧!
正是这些平凡的教师,在生死瞬间,大声喊“孩子们,快撤”,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住死神的脚步,为孩子们筑下最后一道生命的屏障,完成一次次惊天动地的拯救,定格为一种种感天动地的壮举:谭千秋、张米亚、张家春、李佳萍、刘继军、罗晓明、刘勇、张辉兵……他们成就了人民教师的永恒价值,矗立了一座巍峨的师魂丰碑。
向这些可赞的教师鼓起最热烈的掌声吧!
正是这些平凡的教师,关键时刻,在爱的天平上,他们毅然“舍小家,顾大家”。在痛失亲人的强烈悲痛中,他们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没有半步退缩,也没有向隅而泣。他们中的许多人,从地震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脚步,至今还在为学校复课而夜以继日地奔走:刘亚春、谭国强、董雪峰、周德祥、付秀银、李开胜、康玉龙、孟明福、罗万福……他们是今天教育挺拔的脊梁。
向这些可爱的教师献上最美的鲜花吧!
或许,还有人心存疑虑,对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那么,去灾区看看我们可爱的人民教师,尤其要看一看我们可爱的“新生代教师”,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向 倩、袁文婷、汤鸿、王敏、邓丽君……在传承人民教师优秀品质的同时,他们情感真实,人格独立,思维多元,热爱生活,求真尚美,他们是中国教育壮丽长河中泛起的一朵朵晶莹的浪花,他们用青春热血浇灌出最绚美的花朵。
这些可亲、可敬、可赞、可爱的人民教师,是教师精神、教师人格、教师个性的丰盈和升华,更是时代精神、高尚人格的凝聚和彰显。
他们代表的,是中国教师和中国教育的蓬勃走向。
中国教师,好样的!
尾声
9月1日,中小学开学的日子。
德阳。东汽中学的开学典礼上,谭千秋的妻子张关蓉老师站在一名女生面前,左手拉着她的手,右手为她理了理一缕散下来的头发。女孩脸上露出一丝羞腼的笑容。课间,东汽小学一名十来岁的小女孩鼓着腮帮,嘟起小嘴,在板房外面的阳光里吹泡泡。
绵阳。在长虹培训中心复课的北川中学的孩子们一早就起来了,他们准备参加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同时还要迎接熟悉的温爷爷。
8点10分,温家宝总理第四次来到北川中学。3000余名师生热烈鼓掌。
温家宝深情地说,北川站立起来了,北川中学站立起来了,独立不惧、坚韧不拔,是靠自己的双腿站立起来的!
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国旗冉冉升起。太阳渐渐爬上旗竿,暖暖地照在刘亚春和师生们的心坎上,校园里一片光明。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