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晶省长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抗灾救灾有序有效
省长黄小晶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6年,我省抗灾救灾有序有效。
黄小晶说,去年,我省连续遭受四次强台风和四次强暴雨袭击,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80亿元,灾情之重、损失之大前所未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十分关心,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亲临福建察看灾情、慰问灾民,给全省人民以极大鼓舞。面对严重自然灾害,我们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超前部署、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各级各有关部门干部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受灾地区人民群众全力以赴、奋起抗灾,驻闽部队、武警官兵冲锋在前、英勇奋战,社会各界积极援助、扶危济困,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受灾地区水毁设施和工农业生产及时恢复,重建家园工作扎实推开,受灾重建户春节前可如期搬进新居。抗灾救灾过程中,全省广大军民用意志和智慧、鲜血和生命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体现出“以人为本、为民负责,不畏艰险、连续奋战,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顾全大局、自强不息”的伟大抗灾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省长黄小晶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6年,我省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黄小晶说,去年以来,我省落实国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分产业梳理,按行业推进,加强工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业支撑作用增强,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长16.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6%,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增加358家;电子、机械和石化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2.6%;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产值增长25.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1个百分点。工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从156提高上升到161。循环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下降。建筑业实现产值1158.22亿元,增长3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80.32亿元,增长12.6%。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中介信息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接待总人数达7008.28万人次,总收入810.74亿元,增长18.3%。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加大,全年新增各项贷款1389.69亿元,符合产业导向的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得到有效保障,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财政总收入突破千亿元,产业发展与财政收入增长良性互动。
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省长黄小晶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6年,我省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黄小晶说,去年我省制定并实施中长期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作出建设海峡西岸创新型省份的决定。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实现产值1674.44亿元,增长26.4%。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光催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建成,电子信息等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建立各具特色的生产力促进中心79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5个,福州、厦门软件园和一批高新技术园区的载体功能进一步发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新增4个行业技术开发基地、23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实施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276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20.5亿元。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医药和农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数字福建”建设取得新成效,政府、企业、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品牌战略有效实施。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扎实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第四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促成3667个项目成果转化,常年性、宽领域、多层次的项目对接持续展开。
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
省长黄小晶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6年,我省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
黄小晶说,去年我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投资结构继续优化。重点建设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工业项目占重点建设投资的比重分别提高1.6个和6.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40.6%,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18.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高速公路新增153公里、累计达1229公里,港口吞吐能力新增1900万吨、累计吞吐量2.3亿吨,电力装机容量新增443万千瓦、累计达2205万千瓦。厦门金龙客车新厂、泉州船厂修船、南平铝业铝型材技改、福州力恒纺织、永定和将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一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温福、福厦铁路,龙长、浦南高速公路,液化天然气总体项目,福建炼化一体化等在建项目实现阶段性目标。龙厦铁路、永武高速公路、厦门PTA二期和PX、石狮PTA等项目开工建设。厦深、向莆铁路和一批高速公路、港口、电力等项目正在落实开工前准备工作。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省长黄小晶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6年,我省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黄小晶说,去年以来,我省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得到巩固,南靖等9个县(市、区)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林业小额贴息贷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三明、南平区域森林资源流转市场开始形成,明晰林权任务基本完成。林区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省属国有企业主辅分离改制步伐加快,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成效明显。民营经济总量壮大、活力增强,发展政策得到落实。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实现阶段性目标。厦门港一体化管理体制全面运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扎实推进,省直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有序开展。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省长黄小晶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6年,我省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黄小晶说,去年我省全面实施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创新通关模式,推进区港联动,通关环境不断改善。继续落实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由省级财政统一承担的规定,引导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和贸易壁垒。贸易结构继续优化,民营企业出口比重提高4.3个百分点,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44.1%和21.8%。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全省新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438个、合同外资74.1亿美元,分别增长49%和47.5%。开发区清理整合工作基本完成,全省84个开发区顺利通过国家审核,福州、泉州和福清3个出口加工区通过国家验收,厦门成为全国首批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厦门保税物流园区封关运作,莆田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和加工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继续发展。外事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成功举办第十届投洽会和首届海西论坛,海交会、商交会、旅博会、林博会、台交会、艺博会等重大经贸活动成效明显。
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省长黄小晶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6年,我省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黄小晶说,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执行人大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全年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614件、省政协提案760件,办结率均为100%。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主动听取各界人士的批评、建议和意见。认真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全年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8项。加强效能建设,强化行政监察,深化绩效评估,政务公开范围继续扩大。扎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认真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平安福建”加快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健全,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严格落实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强化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处置预案逐步完善。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信访工作继续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国防动员建设取得新成效。民兵、预备役、海防、人防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双拥”共建活动不断深入,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闽台港澳侨交流合作更加密切
省长黄小晶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6年,闽台港澳侨交流合作更加密切。
黄小晶说,去年我省实施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和闽台产业对接规划。全年新批合同台资19.5亿美元,实际到资14.2亿美元。对台贸易额56.07亿美元,增长15%。率先在澎湖举办福建商品展,率先实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办个体工商户,率先扩大台湾农产品准入及零关税种类和范围,率先恢复对台渔工合作业务。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展览暨项目推介会和第八届花博会取得丰硕成果。我省沿海与金马澎直接往来取得突破,新辟泉州与金门航线,“两门”、“两马”、“泉金”航线运送旅客达66.9万人次,实现泉州与澎湖个案货运直航,“两门”邮件包裹业务正式运营,厦门成为节日客运包机直航点。福建居民赴金马地区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武夷山与阿里山、大金湖与日月潭的旅游对接取得实质性进展。首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产生积极反响,首次入岛文艺公演和图书交易会成功举办,两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和各界人士的交流进一步深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正式开馆,闽台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成立。闽港在金融、贸易、招商、中小企业、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合作取得新进展,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入驻福州,成功联办闽港物流合作交流会,新批合同港资49.4亿美元。闽澳在拓展葡语系国家市场、联合促销旅游精品线路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侨务工作继续加强,开展重点侨情调查,维护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合法权益,积极引进侨资侨智,侨力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省长黄小晶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6年,我省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黄小晶说,去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用于科教文卫等方面支出207亿元,增长22%。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46万平方米,启动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有38个县(市、区)完成“双高普九”任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3.1个百分点;启动县级职教中心和国家级示范职业院校建设,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得到加强;筹建武夷学院、福建公安学院、江夏学院、闽南学院,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1%,全省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46.13万人,比上年增加5.43万人;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覆盖面扩大,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医疗机构和药品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控制医药费用专项工作取得进展。制定并实施文化强省建设纲要,文艺创作演出更加活跃,农村文化不断丰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得到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繁荣发展。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在厦门成功举办。福建大剧院、省广电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不断发展,第十三届省运会成果丰硕,我省运动员在第十五届亚运会上获得15枚金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注重集约用地,既严格保护基本农田、连续七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又有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生态省建设稳步推进,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名列全国前茅。人事、编制、气象、防震、测绘、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省长黄小晶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06年,我省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黄小晶说,去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3753元和4833元,城镇新增就业61.9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全省城乡96.2万人享受低保。对困难乡镇、村“两委”和城市社区居委会给予经费补助。率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农村家庭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继续为高校贫困生提供助学金,实施高校奖学金和中职学校助学金制度。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顺利推进,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工作得到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36个县(市、区),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试点范围继续扩大,对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实施医疗补助。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造福工程”新搬迁任务、农村“户户通电”和5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基本解决,并建立防新欠长效机制。继续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民族、宗教、老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切实解决困难和问题
省长黄小晶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黄小晶提到的困难和问题包括: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够合理,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障碍尚未消除;创新能力不够强,人才结构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较少,服务业发展相对较慢;受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和出口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影响,外贸出口面临新的挑战;重要原材料和高新技术设备进口亟待加强;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山区发展还不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尚未有效解决,部分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机制不够完善;安全隐患仍然存在,社会治安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一些行政机关运作能力不够强,研究问题不深,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大;一些公务员缺乏责任心、办事效率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还比较严重,等等。他表示,政府部门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省长黄小晶在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2007年,政府部门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落实“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推动持续,促进提升,用心运作,增进实效,力争更好更快地实现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的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把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壮大产业群、城市群、港口群,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型省份,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构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夯实持续发展基础
省长黄小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黄小晶说,要整合财政性涉农资金,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充分发挥山海资源优势,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壮大畜牧业、水产业、林产业、园艺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网络化销售,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落实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10万亩以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推广和应用农业“五新”,扶持对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提高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有效防范外来生物入侵。
黄小晶说,加强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加固病险水库,加快修复水毁工程,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继续建设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强化乡村规划和管理,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等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农民职业技能等培训计划,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发挥农村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健全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下派村干部、农村“六大员”等制度,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实施整村推进计划,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完善“三农服务网”,办好“台湾海峡渔业气象”和“渔民之友”广播节目,加强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增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